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增生症病变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妇科常见病,分为单纯性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它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而无孕酮拮抗有关,较常发生于绝经过渡期女性,其突出的临床症状为月经异常,常表现为无排卵性功血,并有子宫内膜癌变倾向。正确处理此病在子宫内膜癌的防治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般认为,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均为良性病变,癌变率低,首选药物治疗;不典型增生患者,若年轻有生育要求,或合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手术耐受性差者也可以在严密监视下使用药物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是口服孕激素,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逆转过度增生的子宫内膜,但长期口服孕激素耐受性及依从性差且存在不良反应及停药后易复发的问题。近些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及技术已用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当前,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新的药物供子宫内膜增生症治疗的临床选择用药。 凋膜止崩方表现出的生物学效应提示其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理想药物。大量的前期实验及研究发现凋膜止崩方靶向应用对大鼠子宫内膜增生症有明显的祛除作用。通过坏死和凋亡两种途径,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变性、坏死、脱落,从而发挥祛膜作用,抑制异形性细胞生长,使其逆转为正常细胞。凋膜止崩方对子.宫内膜靶向作用明显,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新药。 目的:通过检测凋膜止崩方对人离体EH的腺上皮细胞中COX-2与K-ras表达,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探讨其对腺上皮细胞中COX-2与K-ras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揭示其祛除增生子宫内膜的机制。 方法:本试验首先改良人子宫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原代培养经病理科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建立稳定的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设实验组、对照组。原代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细胞接种培养3天后,细胞快速增殖进入对数生长期,换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孵育24小时,使细胞同步化后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加入培养液),B组:小剂量组(给予凋膜止崩液终浓度为25ug/ml),C组:中剂量组(给予凋膜止崩液终浓度为50ug/ml),D组:大剂量组(给予凋膜止崩液终浓度为100ug/ml);利用该细胞培养体系,采用MTT法检验不同剂量凋膜止崩方对离体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观察凋膜止崩方对子宫内膜细胞中COX-2及K-ras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 1.采用胶原酶消化+二次筛网过滤和差速梯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原代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利用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贴壁时间差别进行纯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证明培养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成功,其纯度可达到90%和95%以上,该原代细胞培养体系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 2.利用构建的人原代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体系,采用MTT法观察凋膜止崩方对离体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凋膜止崩方作用于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24h后,低剂量组(25ug/ml)未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5),中剂量组(50ug/ml)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P<0.5),大剂量组(1OOug/ml)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P<0.5)。作用48h后,大中剂量组(50、100ug/ml)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P<0.5),其活性具有时效性和量效性。实验结果显示大剂量组抑制离体细胞增殖活性最强。 3.利用构建的人原代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体系,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观察凋膜止崩方对子宫内膜细胞中COX-2及K-ras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PCR检测结果是COX-2在各组子宫内膜细胞中均有表达(大剂量组除外),用药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K-ras在各组子宫内膜细胞中均有表达,而用药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大剂量组呈明显低表达,其生物学效应呈剂量依赖性。Westen-blot检测结果是K-ras大中小剂量组中呈低表达;COX-2在大剂量组中不表达,在中小剂量组中低表达。且A组与B、C、D组(P<0.5),B、C组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5),其可能成为新型的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