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传统民居聚落及其相关的形态、景观、文化有极高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及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旅游开发活动及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某些聚落独特的文化形态正在逐步丧失,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去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建设这些宝贵的资源,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中国传统聚落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为人类提供了合适的生存、发展的条件。借鉴中国传统聚落用以发展今天的人居环境是一条可行之策。但是,由于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全方面深刻变革这一宏观背景下,传统聚落的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出现了大变动和重新建构。它不仅面临着过去大量存在的物质性老化问题,而且更交织着结构性和功能衰退,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传统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继承与保护问题。相应地,从保护意义上出发的聚落更新也就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试图立足于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基础上的聚落更新与发展模式的研究上,正面当前更新与保护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足之处,系统分析我国旧区保护与更新的发展历程和基础理论,将它与西方,特别是欧洲各国的在该领域的成熟经验相比较和联系,重新研究聚落更新的动力、主体、发展目标及技术支撑等,力图寻求一条传统聚落更新的自力型模式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