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大分子对黑米饮料中花色苷稳定性与生物可及性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米是一种珍贵的稻米品种,营养丰富,且富含花色苷等活性成分,然而花色苷因其特有的带电荷结构而极其不稳定,加工过程中易发生降解、褪色。本文以黑米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加工及储藏过程中蛋白质、膳食纤维、淀粉的降解对黑米饮料花色苷的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不同食物大分子对黑米饮料花色苷的稳定性与生物可及性的影响,并通过研究大分子与花色苷的相互作用探究其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可能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食物大分子对黑米饮料花色苷加工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酶解分别降解黑米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淀粉制备黑米饮料,探究酶解、高温灭菌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酶解、灭菌过程中,花色苷均存在不同程度地降解,经过酶解、灭菌后各酶解组黑米饮料的花色苷保留率分别为38.08%-57.77%和9.68%-16.08%,低于全谷物组的62.88%和17.62%,灭菌后蛋白酶解组、纤维酶解组、淀粉酶解组花色苷保留率分别为14.42%、16.08%、9.68%,说明灭菌过程中淀粉对花色苷的保护作用最强,蛋白次之,膳食纤维较弱。各组黑米饮料花色苷虽然显示不同程度的降解,但相同加工处理后不同组黑米饮料的抗氧化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花色苷的降解产物同样具有抗氧化活性。2.不同食物大分子对黑米饮料花色苷储藏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将各组的黑米饮料放置于不同温度(4℃、37℃)和光照(避光、日光灯直射)条件下进行10 d的储藏稳定性实验,探究食物大分子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4℃条件下外,其他条件下各组的花色苷含量均显著下降,花色苷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特征,37℃避光条件下花色苷降解速率最快。相较于花色苷水提液,全谷物组和各酶解组花色苷的保留率均显著性提高,全谷物组的花色苷保留率最高。储藏过程中虽然花色苷存在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储藏结束时黑米饮料花色苷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仅在37℃避光条件下显著降低,这与总酚含量的趋势相一致,说明酚类物质是黑米饮料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能够通过生成的酚类物质来补偿。3.不同食物大分子对黑米饮料花色苷生物可及性的影响:通过体外模拟口胃肠消化实验,探究了食物大分子对黑米饮料中花色苷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口、胃消化过程中,花色苷的降解较少;肠消化过程中,花色苷的降解增加,提取液的保留率为40.68%,而全谷物组、蛋白酶解组、纤维酶解组、淀粉酶解组的花色苷保留率均显著增加,分别为85.55%、65.91%、69.01%、64.56%,消化结束时全谷物组、蛋白酶解组、纤维酶解组、淀粉酶解组花色苷的生物可及性分别为39.35%、37.21%、34.34%、37.06%。这些结果表明食物大分子主要通过与花色苷的相互作用减少花色苷的降解。消化过程中伴随着活性物质的释放,消化结束时全谷物组、蛋白酶解组、纤维酶解组、淀粉酶解组总酚的生物可及性分别为51.27%、52.76%、44.73%、45.92%,总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分别达到50.54%、49.11%、44.66%、49.27%。消化液的抗氧化活性也随着消化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而升高,消化结束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是蛋白酶解组的消化液,氧自由基吸收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的是全谷物组的消化液,不同方法测得的抗氧化活性较强的组别并不一致,这是由于各组黑米饮料消化液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导致的。4.不同食物大分子影响花色苷稳定性及生物可及性的机制探究:通过分析大米淀粉、蛋白和膳食纤维与黑米主要花色苷成分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的相互作用探究大分子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可能机制。粒径分布、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C3G与大米淀粉形成了V型复合物,大米淀粉主要以疏水作用、氢键发生相互结合。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大米蛋白与C3G之间可能通过静电、氢键和疏水作用相互结合。通过研究影响黑米皮膳食纤维吸附C3G的环境因素来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有利于C3G的吸附,温度的升高不利于C3G的吸附,这些现象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枸杞因富含枸杞多糖等活性物质而备受市场青睐。目前,市场上的枸杞销售多以干果为主,其他加工产品种类少,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枸杞产业的发展。食品馅料作为一类果蔬精深加工产品,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产业发展也日益壮大。开发枸杞子馅料产品对延长枸杞产业链、提升枸杞产业价值和促进食品馅料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宁夏枸杞子干果为原料,通过工艺优化制备枸杞子馅料产品,在此基础上,创制低甜
学位
在中国书法史上,民国时期是传统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转型期。在“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下,一批原来接受了良好国学教育的学者走出国门,并在“整理国故”、“科学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洗礼下,成就了兼具传统文人修养和西学文化视野的新时代学者。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价值与身份判断,也成为诸多学者论争的对象。其中,林语堂尤其肯定了书法的艺术性与美学价值。他在西式教育的滋养和东方
学位
黑米是一种GI值较低的稻米,以其特殊的营养成分和特有的营养功能成为当今大健康食品关注的热点。由于纤维素在黑米表层的分布密、排列紧,导致黑米饭食用口感较差,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接受度。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对黑米的营养特性展开分析,明确了黑米的营养优势;探究了不同米水比、蒸煮压力、保压时间对黑米饭蒸煮品质、低GI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下黑米水分分布状态的变化情况,并对不同蒸煮条件下黑米
学位
东汉任城王墓出土刻石,作为新出土的材料,对汉代刻石书法研究有很好的补充意义。刻石由五十余名工匠所作,未经书丹直接刊刻。文字风格或整饬、或率意、或夸张,天真烂漫,古意纵横,为汉代通俗隶书之典型。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参考历史文献及现有研究成果对任城王墓的墓葬形制、墓葬年代、墓主人身份、出土刻石数量及刻划内容作简单概述。结合汉代丧葬制度、“物勒工名”的管理制度、工匠群体的形成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刻石
学位
小篆是文字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在文字發展史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和價值,其源頭可追溯到甲骨文、金文,在文字演變過程中上承戰國秦系文字、下啟漢代古隸、八分書,被譽為連結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活化石”。東漢許慎所撰《說文解字》是一部以篆為主,匯古文、籀文於一體的研究古漢字的經典,是中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體例最完備的字書,為傳統小學的開山之作,成書至今一直是學者治經研史的必讀書,為篆書書寫提供了准
学位
芒果苷作为芒果中重要的多酚类化合物之一,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热点,但芒果苷溶解度低且膜透过率差,这极大的限制了芒果苷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芒果苷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p H值对芒果苷溶解性及稳定性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溶解条件。然后,选用W/O/W(水包油包水)乳液和Bigels(双凝胶)两种凝胶体系包载芒果苷,研究两种凝胶体系的结构和性质对芒果苷包载效果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将
学位
报纸
墨法乃书艺一大关键也。清代以来,碑学兴起,书法艺术逐渐形成了帖与碑两条分支。在与帖学不同的碑学新审美下,书家们在碑学理论的指导下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碑学书法的墨法之路——即对传统的浓墨法的挖掘和运用。本文从梳理书法史上用墨法的传统,以墨的本身为切入点,立足于书法创作所使用的材料性能的挖掘,找到碑学技法与浓墨法的契合之处,并举例分析了碑学书家对浓墨法的运用,以此探讨浓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表现力。本文第一
学位
印章边框是篆刻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写意印边框大多斑驳、残破,因此,封泥的大量出土引得一批文人篆刻家以封泥边框作为入印元素。封泥在历经了千年的自然风化、边框残损之后,在视觉上形成的一种残破感,启发了篆刻家们试图对印章进行有意识的“残破”来丰富自己的篆刻取法范围。如何正确取法封泥边框的残缺之美,使之作为创作的理论基础来指导创作实践是本篇论文研究的核心价值。本文围绕封泥边框的残缺之美进行研究,大致分
学位
王铎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大家,是当时书坛的标新立异的中坚力量,一生临古不辍,历经数十年的书法学习,在五十岁之际完成了书法艺术的第一次蜕变,王铎“五十自化”的《延香馆帖》最具代表性。此帖镌刻精良、所作诸体形神兼备。本文首先从王铎遭遇和《延香馆帖》的由来方面来探究,其次从哲学思想、人生经历和个人审美取向来探究王铎美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再次探究《延香馆帖》的底本、内容和刻工,然后分析了《延香馆帖》的艺术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