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急性心肌梗(AMI)患者死亡率较高,其中约50%死于恢复期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对这些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认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分布在三个时期:急性心肌缺血后的5-48小时内,心肌梗死数天至数周内和心肌梗死后数月至数年内。既往临床和基础研究多偏重对心肌重构和电重构的探讨;近年来发现AMI恢复期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增高与心脏神经重构有关,引起人们对心脏神经重构研究的重视。 本研究旨在:1)建立兔MI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研究MI后心脏神经重构的特征;2)探讨梗死恢复期心脏神经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关系;3)观察MI后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干预对梗死恢复期神经重构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 operation,N=12)组开胸打开心包后冠状动脉穿线,不结扎;MI(Myocardial Infarction,MI,N=15)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制作MI模型;美托洛尔(Metoprolol,N=15)组在MI模型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10mg·kg-1·d-1)灌胃。8周后,所有成活的新西兰兔进行程序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试验,并测量梗死灶周心肌有效不应期。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S100蛋白(S100)、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 43)、神经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