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孔淀粉作为一种新型的变性淀粉,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等行业。特别在医药领域,由于其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及良好的吸附性能,已经成为包埋剂及药物载体等研发的新热点。本研究采用酶解法制备的玉米微孔淀粉为药物载体,对其吸附茶碱、维生素C和BSA等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模型药物的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以及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1.用酶解法制备了微孔玉米淀粉。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所获得的玉米微孔淀粉吸水率和比表面积提高了60%和50m2·g-1。2.研究了维生素C、茶碱和BSA在玉米微孔淀粉上的吸附热力学。结果发现,玉米微孔淀粉对维生素C、茶碱小分子药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而对BSA的吸附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良好描述。尽管茶碱、维生素C和BSA的吸附均属于放热的自发过程,但前二者是一个焓驱动过程,而BSA的吸附是一个熵驱动过程。同时实验还发现,在0.015%(g/L)黄原胶溶液中,三种模型药物分子在玉米微孔淀粉上的吸附量均约增加了7%3.研究了维生素C、茶碱和BSA在玉米微孔淀粉上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分子在玉米微孔淀粉上的吸附均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中维生素C、茶碱的表观吸附活化能分别为13.59kJ·mol-1和28.35kJ·mol-1,属物理吸附;而BSA的表观吸附活化能为40.99kJ·mol-1,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边缘,推断BSA在玉米微孔淀粉上的吸附可能同时存在物理和化学两种作用力。4.研究了载有维生素C、茶碱和BSA的玉米微孔淀粉的体外释药过程。结果表明,在0-12h释放阶段,三种模型药物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均符合一级和Peppas动力学释放模型,为非Fick扩散;而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均符合Higuchi和Peppas模型,为Fick扩散。在12~48h释放阶段,三种模型药物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均适用于零级动力学模型;而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均可用零级和一级释放模型良好拟合,药物释放平缓且伴随有载体的溶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