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将一篇汉语新闻生动地翻译成英语,译者需对原文的字词语句做大量的修琢加工。但这样做是否有违我们传统翻译中的“忠”,“信”准则?我们是否可以为当前的实践方法找到理论依据?以及翻译理论对具体领域的翻译技巧有何启示?德国学者Hans J.Vermeer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翻译目的论”,它突破了对等概念的限制,为翻译理论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本论文试图在目的论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新闻文体中的一个具体环节-新闻生动性词汇的英译-的指导意义,探索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论文将以原文和译文在词汇生动性方面的对比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论文将首先探讨目的论与新闻英译的目的和标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目的论对于新闻英译中词汇生动性翻译的影响和意义。在理论引述之后,论文围绕新闻语言中词汇的生动性展开讨论,借助丰富的实例观测其本质特征。继而,论文将分析词汇生动性从汉语到英语转换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着重从文化,语言和修辞方面进行剖析。之后,论文将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词汇生动性的翻译策略展开重点研究,分别从源语言(汉语)中词汇生动性的翻译,以及对目标语言(英语)词汇生动性的补充两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探索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最后,论文还将回顾翻译策略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之策。在论证过程中,笔者得出以下结论:适度的词汇生动性有助于新闻翻译(英译)目的的实现,它加强了目标文本的翻译质量,而同时没有违背源文本的真实性。目的论不仅为新闻英译中词汇生动性的翻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而且为其具体翻译策略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本论文将目的论的应用范围延伸到微观技术领域,从一个新的视角充分证明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适用性。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力争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选题新颖性。论文以新闻文体为素材,以词语的某一特性(生动性)为对象,考察目的论的具体应用效果;2,研究视角的开拓性。论文将宏观理论(目的论)与微观技术处理(词语生动性的翻译)相联系,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3,材料的权威性。论文中的例句全部引自国内外知名报刊杂志,极大地加强了论证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