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探讨心脏植入装置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方 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心脏植入装置感染患者60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处理策略及随访资料,对患者合并疾病、手术次数、囊袋血肿等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心脏植入装置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心脏植入装置感染后不同处理策略的临床预后。结果60例患者,女性25例(41.7%),平均年龄66.3±13.4岁;20例(33.3%)病原菌培养阳性,40%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在CIED植入/更换术后14天到96个月(中位:18个月),其中早期感染(<1月)6例(10%)、中期感染(1-12月)23例(38.3%)、延迟感染(12~24月)10例(16.7%)、远期感染(>24月)21例(35%);早期感染患者中,女性(p=0.037)、术后曾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p=0.037) CIED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延迟感染患者中,合并疾病中伴有糖尿病(p=0.02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0.007)、心肌病(p=0.020)、心功能不全(p=0.038),及曾植入复杂类型的CIED(包括ICD、CRT-P/D)(p=0.021)的患者CIED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中CRT-P/D感染患者5例,感染发生率为1.2%;CRT植入术后的感染风险与高龄(p=0.044),及合并脑梗死(p=0.042)、痛风(p<0.001)、甲状腺功能减退(p<0.001)、肿瘤(p<0.001)显著相关。60例患者中,表现为单纯囊袋感染52例(86.7%),全身感染8例(13.3%)。合并糖尿病(p=0.047)、低蛋白血症(p=0.047)的患者,发生单纯囊袋感染风险增加;合并心肌病(p=0.007)、心功能不全(p=0.031)的患者全身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所有患者入院后行清创引流13例(22%),电极离断12例(20%),导线拔除35例(58%);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处理策略选择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患者入院后抗生素平均应用14.9±8.0天;全身感染组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显著多于单纯囊袋感染组[(19.7±10.2) vs (13.0±6.5), p=0.048]。 CIED感染处理后随访1-90个月(中位:48个月)。其中15例感染复发,复发率为25.0%,发生于抗感染治疗后1-27个月(中位:5个月);导线拔除组的感染复发率显著降低(清创引流vs导线拔除,46.2%vs 5.7%,p=0.013;电极离断vs导线拔除,53.8%vs 5.7%,p<0.001)。根据导线拔除方式,分为经静脉组(38例)和开胸组(4例)。开胸组电极导线植入时间显著长于经静脉组[(105.7±48.2)vs(49.0±44.0),p=0.042];住院天数显著长于经静脉组[(14.9±4.6)vs(24.3±8.1),p=0.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及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中心CIED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女性,复杂类型CIED,术后囊袋血肿及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均可影响CIED感染患者的感染时期;高龄,合并脑梗死、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肿瘤是CRT植入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是发生单纯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是发生全身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拔除导线,将CIED完全移除是感染患者的最佳处理策略。经静脉途径可有效拔除电极导线,减少患者住院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