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使用美国APAS三维立体影像解析系统,拟从基本动作已形成稳定动力定型的一、二级优秀运动员采用半西方式正手握拍,半开放式站位进行底线正手平击球和正手击上旋球两项基本技术动作入手,获取两种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对正手平击球和上旋球技术进行系统直观的论述。纵观针对网球中正手击球技术的研究大部分是从训练理论和现状研究,从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出发的针对发球技术较多,对网球基本击球技术动作中的正手击球技术相似动作做针对性的定量对比研究甚少,在技术动作的深度上并没有确切的直观数据进行对比表述。本文意在通过对两项技术中运动员整个运动过程下肢、躯干、上肢等的指标的运动学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以运动学、运动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支撑,找出两项基本击球技术及其每个环节运动的特征和差异,来阐述两种击球方式本质差异。为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动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及数据参考。通过直观的数据比较使教练员和运动员从本质上认知两项技术的关键性和差异点,尤其使体院网球专修学生和广大业余网球爱好者突破学习两项基本技术的瓶颈,认清正手平击球与上旋球技术动作的规律,帮助其改进技术动作。研究结论如下:1网球正手平击球与上旋球技术动作原理符合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关节活动顺序原理,击球所需的力量由下至上依次由脚、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之后经过躯干的传递到肩、肘、腕、手最后通过手的延伸——球拍将力量传递给网球。2平击球与上旋球这两种技术动作在向后引拍过程中球拍不是直线加速状态,在向后引拍过程中是先加速后减速,在减速过程中进行调整为击球准备更加充分做出保障。3正手平击球在向前挥拍击球过程之中两种击球动作在下肢开始蹬地发力时刻发力方向就存在明显差异性,正手平击球下肢关节有明显的前压动作,使得身体向前用力更多,重心由后向前;而正手击上旋球以身体右侧为轴,进行转动,配合上肢发力,向前上方用力,身体充分伸展,有上抬离地之势。4挥拍轨迹是打出平击球与上旋球的影响因素之一。平击球挥拍轨迹是由后向前,直线挥拍较多;而上旋球则是向前上方挥拍击球,挥拍轨迹类似于月亮弧形,并且击球后小臂快速收缩,呈现汽车的雨刷器式挥拍。5击球时刻的拍面和地面形成的角度会直接的影响击球效果。平击球击球时刻拍面和地面角度在80到90度之间,基本垂直于地面;而上旋球则是拍面前倾,在40到65度之间。6在挥拍到击球时刻,上旋球与平击球持拍手肘关节和腕关节角度不同,上旋球的肘关节和腕关节的角度分别为107.28o和158.39o,平击球的两关节角度基本接近90度,形成“双弯正手”击球。7正手击上旋球在击球过程之中的环节点的合速度峰值都大于平击球的合速度峰值。上旋球手腕有非常明显的加速动作,平击球腕关节速度和手的速度几乎在一条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