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服务业飞速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交易规模持续增大。在电子商务大发展的背景下,其凭借自身所具有的便捷性、安全性及其服务的个性化等特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如今,通过第三方支付几乎可以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仅可以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网上购物,还可以使用它支付日常生活开销(如缴纳通讯费、水电费、电视费等费用)和完成信用卡还款,甚至有的第三方支付现在已经具备金融投资理财、慈善捐赠及信用评价建设等功能,为广大的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拥有了相当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发展前景。然而,与第三方支付迅猛式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内容也严重滞后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许多现实中的第三方支付问题都无法找到相应依据解决,特别是关于客户资金的法律监管,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但在中国学界和实务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主体资格、业务管理、客户权益保障等方面,较少提及如何对客户资金在第三方支付中整个运营过程下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具体的法律监管。笔者也正是基于此,借助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相关理论,力求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的相关内容,探讨相关法律问题,为解决第三方支付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第三方支付的相关基础内容,分别从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和特征、产生与发展、客户资金的定义及分类、法律关系性质的确定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主要从第三方支付运营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寻找不同阶段客户资金隐患的来源,进而概括出影响客户资金安全的几大法律问题;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对我国现行有关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法规进行剖析,发现其中存在的立法不足;第四部分主要是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对第三方支付服务监管的相关法律制度,从中找到我国可以借鉴的一些先进经验;第五部分主要是提出一些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法律建议,以最大限度维护客户资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