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研究的两个经典范式入手,试图寻找一条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道路,以这条路径来探讨当代北京穆斯林群体的群体特征与作为群体成员他们对所属群体的认同。 在理性化范式之前,世俗化范式是最经典的理论依据,它揭示了宗教最终走向衰亡的趋势。但是,当宗教在经历了现代化进程和现代科技冲击下的一度衰落后,它又神奇地复兴了,这给理性化范式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事实基础。在世俗化范式与理性化范式的论辩中,却发现了一条以詹姆斯为代表的“世俗化的宗教”的道路,在这里,宗教的世俗化发生了,但并不意味着宗教的衰落与消亡,反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谓的“世俗化”,只是脱离了宗教最初的超验形态,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美国基督教社会发生的这一幕,同样发生在了所接触到的穆斯林群体中。而与基督教社会不同的是,他们的世俗化早在宗教与他们的民族身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发生了。因而,伊斯兰教在他们那里不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东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之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的冲击,使得宗教信仰在这里呈现了代际断裂、代际弱化,继而代际反弹的一连串有趣现象,这就是我们所关注的世俗化下的信仰弱化与信仰复苏。 理性化之所以能够取代世俗化,成为今天的主流理论,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时代,人们却重新回归宗教,但与原始宗教不同的是,人们已经摆脱了愚昧和盲从,开始理智地考虑自己的精神归属问题,并权衡利弊、选择自己最钟情的宗教。于是,伊斯兰教不再是属于几个少数民族的宗教,而成为了一个属于全球的宗教,因此在中国也看到了大量汉族群众成为了虔诚的穆斯林。 对于任何一个宗教,宗教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客观的宗教承诺,人们强化了主观宗教承诺,从而强化了对群体的归属感。穆斯林尽管对仪式的重视远远不能和基督教徒相媲美,但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的宗教功修与社会功修都足以起到了强化认同,实现自我重构的作用。 “冲突”与“认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在群体认同研究中,人们都不得不考虑群际冲突对认同的强化。尤其对于今天的穆斯林世界来说,冲突已成为其中心话题,就是在国际大冲突与国内现实小冲突的双重作用下,北京穆斯林群体更倾向于以群体成员的身份去行动,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群体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