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颅颈部动脉狭窄的CTA与DSA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金标准DSA比较来分析颅颈联合CTA的优缺点。 方法: 收集2010年9月到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患者75例;均行颅颈联合CTA及常规DSA造影,通过MIP、MPR及VR重建技术得到CTA图像。 1.以DSA为金标准,采用卡方检验,评价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2.以DSA为金标准,根据NASCET动脉狭窄的分级标准,评价CTA与DSA在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上的一致性,计算Kappa值。 结果: 1.75例患者发现颅颈部动脉狭窄126条,CTA与DS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64层螺旋CT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88.9%,99.1%; 2.在评价颅颈部动脉狭窄程度上,CTA与DSA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43。 结论: 64层螺旋CT颅颈联合CTA是可靠的血管成像方法,能较好地发现颅颈动脉的狭窄,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及时、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第二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CTA对照研究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颅颈联合CTA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与性质、颅颈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关系及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和Wills环与脑梗死类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95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52例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于入院2周内行64层螺旋CT颅颈联合CTA扫描,通过发现颅颈部动脉的斑块类型及狭窄程度,分析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结果: 1.9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81例患者发现存在颅颈动脉斑块,斑块发生率(85.3%)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36.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在实验组中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各类型斑块的分布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在实验组患者中软斑块和混合斑块的总比例较高,在对照组中则以钙化斑块为主;在实验组患者中大脑中动脉的钙化斑块较对照组多。 2.实验组颅颈动脉狭窄检出率(67.4%)大于对照组(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大面积脑梗死和分水岭脑梗死部位与颅颈部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s环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基底节区、放射冠和皮层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与颅颈动脉狭窄程度、侧别无明确的相关性。 结论: 64层螺旋CT颅颈联合CTA能较好地检出颅颈动脉的狭窄和斑块,可分辨出斑块的性质,能为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