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284油区是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重要的产油区之一,其主力含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3油层组。但是由于长期的注水开发,目前研究区已经处于高含水期开采阶段,此阶段储层的物性、水驱规律、渗流特征等都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储层非均质性强,低渗砂岩储层微观渗流特征等认识不到位,描述不够精细,研究区剩余油的挖潜难度也愈来愈大。因此,有必要对研究区高含水期长6。油层组的储层进行进行重新认识,掌握此阶段不同流动单元储层的特征,并且对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搞清楚此阶段储层流动单元物性特征、水驱油的渗流特征、影响因素和剩余油的形态与形成机理以及分布规律,为油田后期的开采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油区进一步调整挖潜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次研究以油层物理学与开发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大量测井、录井、实验分析数据以及微观渗流水驱油实验等方法和手段,对研究区长6。储层流动单元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以及微观渗流特征等进行研究。研究区长63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倾单斜的大背景下,形成4-5条鼻状构造,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研究区长63储层流动单元可以划分为三类,其中Ⅰ类流动单元存储性和渗透性最好;Ⅱ类流动单元次之;Ⅲ类流动单元最差;且不同流动单元的岩石类型、碎屑组分、填隙物类型、孔隙类型、喉道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等都有所不同。砂岩模型进行驱替实验可知:研究区油驱水和水驱油的驱替类型主要是非均质型,包括网状驱替、指状-网状驱替以及指状驱替3个类型,水驱油的驱替方式有活塞式和非活塞式,油层残余油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包括片状、小簇状、油膜、卡断式油滴以及孤点状残余油;影响研究区驱油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填隙物含量、微观非均质性、驱替压力和注入倍数。通过对研究区长63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研究,可以看出:不同流动单元所对应的渗流特征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油驱水特征、水驱油特征、驱替方式、驱油效率以及残余油类型的不同。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研究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