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单元相关论文
注水油藏在长期注水冲刷过程中,油水井间逐步形成优势流场,使水驱油效率变低。以某油田高含水普通稠油油藏为对象,通过对油藏流场的分......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孔隙结构多样、气水关系复杂的地质特征,使得利用传统测井评价技术得到孔隙度、渗透率......
储层的渗透率模型一直是石油工业生产的重要工具,然而在面对碳酸盐岩、非均质砂岩、火山岩等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时,传统的渗透率模......
流动单元是油藏精细描述的最基本研究单元,针对流动单元划分也有很多方法。虽然现在对流动单元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但是现有的流动......
镇北油田镇300井区长3油层组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层间非均质性强,吸水不均井占测试总井数的48%,为了提供建产方向,急需进一步刻画......
针对非均质性强、不同区块或不同层位相同孔隙度条件下渗透率级差明显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复杂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因素后,利用传统渗......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应用储层流动单元进行油气储层评价研究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了石油工作......
油藏描述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兴学科,这两项技术和理论已广泛地成功运用于工业化油气勘探开发当中。作为......
BS区位于马岭油田西北部,是马岭油田较小的含油区块。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主要含油层位是侏罗系延安组的延9及延10小层。......
大芦湖油田樊29块为典型的浊积扇低渗透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细小,储层物性较差,平面纵向非均质性较为严重。区块部分井出现注......
注水开发是我国各大油田稳产增产的重要手段,大部分采用注水开发的油田都已进入高甚至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
普光气田长兴组主要为生物礁滩相储层。开发方式多为长井段射孔采气,早期各层段采气量大,差异不明显,到开采后期,由于垂向上非均质......
沙20断块经长期开发,平面、层间矛盾逐渐加大,开发态势逐渐变差,含水缓慢上升,产量出现了持续递减的态势。由于该区生产层系单一,......
本文以渤中34-1油田明化镇组下段主区NmII-1小层为例,结合地质、岩心、测井和生产数据,以层序地层学、沉积相、储层地质学、石油开......
鄂尔多斯盆地内低渗透资源十分丰富,对于(特)低渗储层微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岭油田......
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相比于常规储层其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导致渗流规律复杂、产能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基于对......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扶余油田T51区块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正面临严峻的开发形势。研究区断裂发育,油水分布极其复杂,井......
本文在等效液面收缩法和孤立域法基础上建立了预测铸钢件缩孔的新方法———多热节和即缩即补方法 ,该法实现了对模拟铸件各热节的......
针对流动单元研究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工作--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应用了多参数聚类分析的方法.共研究了经典聚类、模糊聚类、灰色......
该文以低孔、低渗的靖安油田大路沟井区为研究对象,以层序地层学为基础,以区域标志层为依据,结合沉积旋回,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合理......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我国许多东部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保持油气产量的稳定面临严峻的挑战,而高含水油田稳产的关键取决于对......
升平油田经过十五年的注水开发,暴露出注水效率低、井间和层间矛盾突出、综合含水差异较大的矛盾,应用常规的调整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
本文尝试分流动单元来建立测井解释模型,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测井解释与评价方法,即流动单元约束下的测井评价方法......
在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众多方法中,流动单元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根据码头庄油田庄2块下第三系阜二段、阜一段和真武油田真12块垛......
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盆地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认为:在中生界油藏的诸多成藏地质条件中,发育良好的储......
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及室内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桩西油田桩45-1断块沙二段进行小层划分对比,将其划分为7个韵律层(单砂层)。在此基......
东辛油田营26块投入开发已有30多年历史,仍然存在储层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等问题,制约了油藏进一步的开发挖潜。本文利用取心、......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地质模型为目标,建立能够正确反映油藏地质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描......
YC油田Y54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至天环坳陷间的西倾单斜上,主力投产层位为侏罗统延安组的Y10小层和三叠统延长组的C1小层。......
姬塬油田黄219井区主力投产层位为延长组的长9储层,2010年6月投入开发。为了合理划分储集层,预测储层的分布及性质,基于此开展姬塬......
针对濮城油田沙二上 2+3 油藏的地质及开发特征,在对流动单元研究技术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单元划分对比......
马岭油田南二区投入开发至今已有近三十年历史,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低产开发阶段。由于长期的注水开发和开发过程中的频繁调整,油藏地......
砂砾岩储层在大港油田馆陶组、沙河街组、中生界都普遍存在,特别是中生界地层,该段储层为河流相沉积,岩性为含砾不等粒砂岩、中砂岩、......
八面河油田面十二区为构造-岩性油藏,经过近20多年的开发,已处于特高含水期,受沉积、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剩余油分布......
针对华庆油田主力层段长6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层薄、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本......
储层流动单元是指从宏观到微观上的三维连续分布、具有相似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特性和流体本身渗流特性的储集岩体;是综合多种地质作......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对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EP-A油田处于开发初期,存在两个问题有......
本文介绍了利用特征参数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并按照流动单元分类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优选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岩心孔渗资料进行分析......
流动单元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该项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取得较大进展。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岩石结构......
东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由于油层发育差、油砂体分布零散,平面上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导致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对比具有一......
流动单元(又称储层流动单元)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形成的一种储层描述技术,它为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
流动单元的准确划分不仅是建立精细地质、搞清剩余油分布的必要条件,而且关系到后期挖潜剩余油措施的选择.本文应用BP神经网络算法......
摘要:流动单元的划分是油藏数值模拟分层的主要依据,并有助于明确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本文针对常用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对流动单元非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