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及其民众对法制定基本看法和态度。在现代社会,公民法治意识是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成就的重要标志。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普法教育己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不仅宣传了党和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方针,还为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基础。公民法治意识作为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其形成既是一个自然历史的发展过程,又是人们有意识地选择和培养的结果。从1985年开始接受法律启蒙教育,经过30多年的时间,广大公民学习了法律知识,树立起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理念,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到2014年,近三十年的普法教育一路走来: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再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普法过程中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伴随着法治国家的建设而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与我国法治实践遥相呼应,为我国法治建设推波助澜,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研究公民法治意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普法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探究我国公民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共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公民法治意识探讨”首先从不同时期法律文本上的公民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探究从“臣民”到“国民”再到“公民”的这一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也逐渐被国家承认并通过法律规范起来。在研究公民概念流变的基础上探究与公民概念相关的公民法治意识并就其内容做一阐释,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第二部分“普法教育视域下公民法治意识的养成”和第三部分“我国公民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的论述,着重研究我国当前进行的历次普法教育并分析其在不同社会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由此总结历次普法教育的积极成果。与此同时,将积极探究传统法律思想和近现代因素对公民法治意识培养的阻碍,并分析造成阻碍的原因,为第四部分研究提升公民法治意识的对策和建议提供支持。第四部分“提升公民法治意识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前面对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分析,对下一步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是要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从第三部分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导致当前我国公民法治意识较为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几千年的封建宗族制度,它一直在否定作为个体的人的主体地位;其次还要针对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代实际,探索普法教育的新模式,既要尊重普遍性又要兼顾特殊性,全方位的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需要总结以往普法教育经验教训,更要创新普法形式,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针对不同的对象来提供不同的普法内容和普法方法,有效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