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通过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和平面摄影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左侧支撑技术,开拓了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左侧支撑技术三维力学测试的新领域。通过对三名一线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的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的研究,揭示标枪运动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的运动规律和特征,为诊断、改进和提高左侧支撑技术及标枪运动的教学和训练提供运动学指标和参数,使标枪运动的理论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三维测力台测力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结论:1实验方法的研究(1)、作为测力台表面的缓冲介质,厚约2cm的塑胶皮较为合适,且进行固定。(2)、测力台采样时间设置为10s,更有利于运动员的准备、数据的采集和摄影的拍摄。(3)、测力台的采样频率设置为1000Hz,摄影频率设置为50Hz,可以保证采集到较精准的的力量数值数据,能比较精确的反应力量学特性及运动学特性。2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的力学特征(1)、运动员最后用力左侧支撑在Z轴方向上形成双峰一谷形曲线,说明运动员在左侧落地支撑时是进行了强有力的制动后进入缓冲,再开始蹬伸,用力掷枪。优秀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在左侧支撑中Z轴的Fmax差异显著,在左侧支撑前枪速到Fzmax时刻枪速变化量差异显著,说明高水平运动员助跑速度较快,,左侧支撑力量大、制动效果好;两名优秀运动员从左侧支撑瞬间到Fzmax用时差异显著,说明不同的运动员的左侧支撑技术存在差异,一种是强有力的强直制动,一种是较为积极的缓冲制动。(2)、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标枪速度的主要增加阶段是左侧腿着地缓冲结束后开始蹬伸到标枪出手这一阶段。这一阶段左腿主动发力,右腿处于发力结束后的拖拉支撑技术,此阶段是双脚同时着地支撑发力阶段,是投掷标枪最后用力的最有效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优秀运动员的蹬伸力量更大,蹬伸速度更快。3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的运动学特征(1)、在X方向上,人体重心快速减小,标枪速度快速增加,人体的动量向标枪的动量转变,形成有效的鞭打;在Y方向上,人体重心逐渐增高,左侧支撑腿蹬伸发力,增加标枪的出手高度和速度。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快,助跑对标枪的出手速度贡献更大,但本试验中女子标枪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最高为5.5m/s左右,对标枪的出手速度的贡献在20%左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30%左右相差较大,建议在日后的运动训练当中,应更加重视运动员的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的训练。(2)、在标枪出手瞬间,优秀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并没有达到其重心的最高值,但身体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速度则达到其最大值,这样有利于标枪的出手速度。建议在日后的训练中,应在保持较快速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出手高度。(3)、在掷标枪最后用力的最有效阶段,运动员左脚的运动轨迹为平直曲线,处于支撑发力状态,而右脚运动轨迹曲线由平直开始上升,右脚拖拉上升,说明此阶段中左腿是主要的支撑发力腿,右腿为拖拉支撑腿。(4)、双脚支撑发力阶段的步幅大小是由右腿的蹬伸和左脚着地的时机和幅度决定的,超越器械技术中的“背弓”的有效作用力点为左脚的着地点、左髋点、右肩点以及握抢点四个点。4最后用力左侧支撑各关节点的运动轨迹特征(1)、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运动员的右侧髋在X轴、Y轴方向上的速度都大于其左侧髋的速度。说明最后用力中,人体对器械的鞭打并非仅以矢装轴为鞭打轴心鞭打器械,而是以矢装轴、中心轴、冠状轴三种鞭打轴心对器械进行鞭打的。建议运动员在训练当中,不应单纯的追求以向后或向侧方向的后引抢超越器械,应明确对标枪的三种鞭打轴心,根据不同的鞭打轴心进行相应的超越器械练习,追求在三个鞭打轴心上的超越器械的总距离,以此增加在最后用力中对器械的总鞭打做功距离。(2)、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左侧腿的快速插地支撑有利于加快“左脚-左髋-右肩-握抢点”这一背弓的形成,同时加大左髋角、右髋角的鞭打角度,增大对器械的做功力矩和总做功距离;同时,左侧支撑应积极缓冲,为缓冲后的蹬伸作肌肉的预先拉伸,减少左侧的阻力性支撑作用,加大左后用力阶段的蹬伸做功力量。(3)、最后用力过程是以右侧腿着地缓冲结束开始蹬伸开始的,到标枪出手结束的,其中双脚支撑阶段为最后用力的最有效发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