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BRAF V600E在亚洲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频率为3%-6%,明显低于西方文献报道的水平。因此,在低突变频率人群中应用BRAF V600E突变检测对具有MLH1表达缺失患者行林奇综合征筛查的效率受到质疑。本研究诣在比较BRAF V600E突变和MLH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中国伴MLH1表达缺失的结直肠癌患者林奇综合征筛查中的有效性,以优化现有检测流程。方法:4104例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的连续的结直肠癌患者中,171例诊断为MLH1表达缺失,169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2例患者因DNA质量差未行进一步检测)。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行MLH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检测,使用real-time PCR方法行BRAFV600E突变检测。61例具有BRAF野生型/MLH1甲基化阳性的患者行胚系突变检测。结果:仅有17.2%(29/169)的患者携带BRAF V600E突变,而MLH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患者达52.9%(89/169)。6例呈BRAF野生型/MLH1甲基化阳性的患者被检测出携带胚系突变。且这些患者全部具有1级或2级亲属的结直肠癌家族史。另外6例具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未检测到(可能)致病突变。联合MLH1甲基化检测和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方法较BRAFV600E突变检测显著降低需进行胚系突变检测的患者数量(54.5%vs.82.8%,P<0.001)。结论:相比于BRAF V600E突变检测,联合MLH1甲基化检测和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方法可显著减少需进行胚系突变检测的患者数量,是更适合中国伴MLH1表达缺失的结直肠癌患者林奇综合征的筛查手段。目的:本研究拟以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为例,对国内医院林奇综合征初筛情况做初步调研,同时分析具有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及亲属对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的了解和接受意愿,以期为国内林奇综合征广泛筛查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全国91家医院的病理医师配合完成第一部分的调研,采集医院名称、级别、被调研者职称、学历、医院错配修复蛋白检测开展及林奇综合征宣教情况等信息;第二部分通过调阅病例筛选我院自2011.6-2014.12确诊的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电话问卷形式,调研患者本人或其亲属对于遗传性肿瘤以及林奇综合征筛查和防治的了解和意愿。结果:51.6%的医院可进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但二级医院中检测开展较少。32.6%的三级综合医院和50%的肿瘤专科医院常规进行检测,但被调研医院病理诊断报告中普遍缺乏对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患者“建议进一步除外林奇综合征”的提示。患者方面,219位患者或家属参与调研,大部分接受调研的受访者表示对遗传性肿瘤以及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遗传咨询不了解,但经简单宣教,72.2%的受访者愿意或考虑接受基因检测。仍有27.9%的患者因担心不利影响、费用或不相信遗传相关的原因拒绝进一步检测。大多数参与调研的患者肠镜复查的依从性均较低。结论:大部分医院未开展林奇综合征的广泛筛查,患者对包括林奇综合征在内的遗传性肿瘤缺乏了解。对林奇综合征遗传特点缺乏了解、经济负担以及受歧视的担忧是受调者拒绝接受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遗传咨询和相关筛查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