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的发展,其意义早已超过一般意义的双边关系,具有地区甚至国际意义。中美关系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滑前进的,而是经历着一波三折,竞争、合作并存;斗争、妥协同在。在乔治·W·布什执政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复杂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国际形势的变化使然,也是美国国内政治的客观需要。中美关系在变化中步入稳定,在稳定中有所提升。
通过系统、结构的方法透视和分析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借助人、国家和国际体系的国际政治三意象来阐释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运用“学习”和“认同”的理论来分析布什政府对中美两国的各自身份构建及其利益生成;利用国际系统的“过程”和互动理论来定义和分析美国布什政府对中美关系的主观建构和基于关系建构上的政策制订;深入探求和研究中美关系中一些带有规律性、本质性内容,结合现实和未来的需要,为发展两国关系,谋求共同利益而服务。同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洞察和分析并寻求理性中国对策,有益于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变中国发展对美关系的被动局面为主动努力,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拓展和铺平道路。
论文主体除导论外由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主要是对布什执政以来近7年的对华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中美关系在此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布什政府对华定位也因形势而发生变化,经历了从“竞争性对手”到“建设性合作关系”再到“利益攸关方”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造成布什对华战略选择上的相应变化。总体而言,美国依据“两面下注”战略对华采取了既深入接触、合作又防范、牵制的两面政策。
第二章主要是对论文写作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描述和论证,通过层次、系统的方法来洞察美国的对华政策。就单元而言,主要是对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对其对外政策影响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就国际系统结构而言,则从国际环境变化对国家在国际系统中的位次排序影响的考察,来考虑位次和现状的维持或是变革对国家对外政策制订中的作用和影响;就国际系统的过程而言,主要通过国家间的互动过程形成对彼此的认知和身份的定位选择,作为对外政策制订的依据和基础。
第三、第四章主要是借助个人层面和单元层面来对美国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进行考察分析。第三章分析了布什自身的政治个性、家庭背景和个人的对华亲身经历,指出布什政府在制订对华政策上有关领导人的个人认知和主观判断的影响因子。布什被动-积极性和宗教“就赎感”强的政治个性、1975年的来华经历及其对外交事务的不甚关心都对布什在执政前和执政初期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影响颇大,而在外力作用下变更的对华政策,布什又遵循了老布什时期缓和的对华政策轨道。第四章主要考察美国的国内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国内政治制度以美国国会、利益集团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对一些特殊的案例分析,可以理解多元化政治制度使得美国在制订对华政策时受到众多国内因素的影响,多是负面消极影响,体现出外交事务是国内政治的延续。对美国政治文化诸如“美国例外论”“就恕文化”和“实用主义”等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清晰理解美国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及依据认知形成的对华政策。
第五章主要是从美国和中国在国际体系结构中的力量分布角度即结构特征来论述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美国和中国在国际系统结构中所处位置的微妙变化必然会影响美国对其自身利益的判断,进而作用于其对华政策的变化和调整。通过美国构想和客观现实的对比,展现出美国在进行其对华政策的设计时,对国际系统结构的选择是影响其决策的重要因素。
第六章主要是从美国对中美的身份认知、中美两国在国际系统中的互动及其互动中的关系建构角度进行分析。对自身霸权国的建构和对中国挑战国、“竞争者”的建构决定了布什对华政策上的遏制和防范成分。而在中美国家间互动中,布什政府依据对中美两国关系或是“挑战国——霸权国”或是“复合相互依赖”的关系建构的选择,在不同领域运用或偏重制约、防范或偏重合作、融合的战略。
文章的结语主要是从当前中美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考察因受国内选举政治影响的美国对华政策的近期动态及未来趋向。布什执政期间,中美关系在螺旋式上升的同时也在遭遇麻烦和障碍,但总的趋势是朝着建设性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就中国对策而言,中国正在走一条和平发展新道路,中国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中美双方共同利益,讲究方法,做到进退有序、斗而不破、争而不裂,有理、有利、有节,要充分体现出处理对美关系和棘手事务的灵活性,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服务于中国新世纪三大历史性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