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广记》成书于北宋初年,是古代第一部由官方修订的大型小说类书,收录和保存了从汉代至宋初的大量小说故事。从小说题材来看,《太平广记》辑录了七千多篇小说故事,涵盖了宗教、政治、社会、历史等多个方面,但是现今对于《太平广记》的题材专项研究仍止步不前,其中商贾题材小说研究更是如此。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传统思想导致商贾地位低下,商贾形象也鲜见于文学作品中,这类题材也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太平广记》的商贾题材小说研究,从文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多,并且研究者往往是从某个时段出发,特别是以唐五代为时限的居多,来截取《太平广记》中的材料做研究,这就忽略了对此类题材在《太平广记》中的历时性流变脉络的探析,因而仍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太平广记》中保留下来的商贾题材小说在表现内容上有着属于自己的鲜明特色,成功地塑造了形色各异的商人形象,他们或者精明能干、勤劳善良,或者狡黠奸猾、利欲熏心。除了传统视野下的商人形象,《太平广记》中还出现了官商、女性商人、胡商、神鬼怪异化商人等身份特殊的商人形象。商贾题材小说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汉魏至宋初的商贾生存状态,以及商人或真实,或虚幻的经商生活,运用志怪手法构建了一个神、鬼、怪、人共存的想象世界,借助于神鬼力量清正商业秩序。商贾题材小说背后隐含了当时社会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因此对于小说所隐含的文化思考,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本文首先从商贾题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类型两大要素入手,对商贾题材中的商人形象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商贾小说中以商人经商活动和生活遭遇为主线的情节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其次,文章从创作者心态的历时性转变以及南北文人创作心态的差异性来展开对于商贾类题材的作者心态研究。最后,文章对于商贾小说的文化背景进行剖析,从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巫文化四个方面来探析商贾题材小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