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后殖民作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维·苏·奈保尔(V.S.Naipaul),是一位出生在特立尼达的印度婆罗门后裔,后又留学并长期居住在英国。基于其复杂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奈保尔的作品审视了各种敏感复杂的现代主题:全球迁徙、种族差异、政治与宗教认同、第三世界的发展现状以及后殖民时代背景下的身份认同和建构等。其中,身份认同是对奈保尔本人及其作品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他的成名作《米格尔街》和最具力量的作品《河湾》就在展现后殖民时期的国家风土人情和社会现状的同时,深刻探讨了后殖民主体普遍遭遇的身份困惑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 本文基于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结合文本与作家经历以及时代背景,探讨奈保尔是如何将其现实中的遭遇与身份困惑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去的,且如何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去诠释他自身的文化焦虑。在巴巴的理论中,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不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且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殖民者在应对身份困惑时也不仅仅只有模仿,而是会采取多样化的,能动的抵抗策略。最终,不论是奈保尔还是他作品中的人物,都在杂糅文化背景中利用不同的文化策略,为自己建构出多元、复杂和动态的杂糅身份。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奈保尔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并简要介绍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第二部分详细叙述奈保尔的多重文化背景及因此产生的身份困惑。第三部分在巴巴的杂糅理论基础上分析奈保尔的两部代表作中的杂糅文化和人物的身份困惑,并指出与奈保尔本人之间的联系。《米格尔街》与《河湾》的故事背景分别与奈保尔的童年生活和非洲之旅相呼应,因此小说中的许多人物身上都可以看到作家的影子。第四部分详细叙述奈保尔以及小说人物在杂糅文化中应对身份困惑的动态策略,和如何解构殖民权威,建构杂糅文化身份的。第五本部分是对奈保尔杂糅身份建构过程和巴巴的杂糅理论的总结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