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腹部外科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其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经验,以加深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认识,提高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14年中的4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将41例病例分为五型,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比较各型之间、手术时机和不同方法处理的疗效差别。
结果: 41例中除一例术中死亡外,其余40例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胆道重建,其中术中发现处理的16例,再手术者3例,再手术率为18.8%,术后发现的24例,再手术者12例,再手术率58.3%,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在不同术式中,胆肠Roux –en- Y吻合术的再手术率(22.2%)最低;各型之间比较以Ⅱ型的再手术率较高。对于首次胆管重建疗效差者,再次手术均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的40例中,失访5例,3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年(2个月~14年),效果优良率达到97%。
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术中经验不足或过于自信是造成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手术时机对于手术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胆管修复方式必须根据损伤的类型、发现的时间以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胆肠Roux –en- Y吻合是疗效最好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