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构建具有中医针灸临床特色的艾灸感传评价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条目池及量尺词,制定艾灸感传评价量表初稿,以判断艾灸感传的出现与消失、细分感传类型、量化感传强弱,达到科学客观评测艾灸感传的目的,为艾灸感传相关临床和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客观、全面、普适性的评价工具。方法:根据目前量表的制作规范,本研究使用了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和临床调研法。文献调研:通过检索Pubmed、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国内外原创、具有中医特色的感传相关量表的文献,以了解这些量表的基本性质、构造及研制程序,使用的统计学方法等基本信息。检索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中关于艾灸感传的描述词,以构建本量表的基本条目池。专家咨询:包含了针灸学专家及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专家。在整个研究中都贯穿着专家咨询的方法,本课题所有步骤都需要专家对具体实施方案、可行性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指导。总体包括:1、根据文献调研及专家咨询的结果确定量表的理论框架和结构性质;2、根据文献调研和议题小组的意见构建条目池;3、通过专家会议进行条目筛选;4、使用德尔菲法向全国各地的针灸专家进行两轮专家问卷调查,主要考核条目的重要程度,根据专家意见以确定保留条目。临床调研:在初期进行条目池的构建及量尺词的构建时需要在临床上选取一定量的对艾灸感传有实际体验的人群对量表条目池的补充及对量尺词的确定。结果:结合检索12个国内外针灸感传量表的研制思路和制作方法,初步构建了艾灸感传评价量表的理论框架,包含量表的名称、结构、功能、参考依据、适用领域和人群、评定方式等。将文献调研得出的52个条目以及议题小组补充的47个条目合并为量表原始条目池共计99个条目,根据条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初步筛选掉36个条目,再通过议题小组评分再筛选掉27个条目。随后将这36个条目通过德尔菲法进一步筛选条目,我们咨询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丰富临床和学术经验的相关专家,统计显示具有较好的权威程度和积极系数。第一轮德尔菲法调查的协调系数W=0.429,P<0.05,说明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未达成高度一致,需要第二轮进一步调查,根据专家意见筛选掉11个条目。第二轮德尔菲法调查的协调系数W=0.724,P<0.05,说明调查对象已达成高度一致,可以终止调查,根据专家意见,最终归纳为25个条目,4个方面,分别是热感、非热觉、复合觉和其他。在确定量尺词的方面,通过对医务人员及普通人进行问卷调研,根据问卷调研结果的中位数、平均数和标准差,结合核心小组的讨论结果,最终选出五个词作为艾灸感传量表的量尺词。结论:根据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结果确定了量表的理论框架、量表条目池。根据问卷调研最终确定了量尺词。初步构建的量表将可全面评价艾灸感传的大小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