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后,我国面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扩大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初显的国内现状,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广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我国掀起了PPP模式发展的一股热潮。从2014年以来,我国PPP项目的数量和金额都得到了井喷式的增长,但是同时,从PPP项目综合信息平台发布的报告来看,PPP项目的落地率却并不可观,全国整体的落地率偏低,分地区来看PPP落地率也较低。也就是说,虽然PPP项目的发起数量和金额都很高,但是最终能够实现落地也就是进入项目后续采购等阶段的项目没有预期的多。因此研究PPP项目的落地问题对于提高我国PPP项目的落地率,进而更好的推广PPP融资模式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征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实现研究目的,本文首先对PPP相关的理论及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本文的基础研究框架;然后本文梳理了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根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及项目库中的信息,对我国PPP项目的发展趋势以及总体情况分地区和分行业进行分析,进而对PPP项目的落地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引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再次,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两方面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且建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以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本文根据2015~2017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方面,地方政府的信誉水平及政策的稳定性对PPP落地率有正向的影响,即地方政府的信誉水平越高或者地方政府政策越稳定,其落地率水平越高,在地方政府经济实力方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水平和债务水平对PPP落地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即财政支出水平或者债务水平越高越有利于PPP项目的落地。接下来,本文分别分地区,分行业,分回报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地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相对水平来看,东部地区更加关注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而中部和西部地区除了关注经济实力以外,更加看重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的相关政策更加完善,治理水平更加高,其地方政府在市场上的信誉水平也较高;分行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政府部门参与度高的行业,私营部门更加关注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经济实力;分回报机制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需要政府承担有关费用的项目对于私营部门来说更加看重其信誉水平和财政实力。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地方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参与主体合法权益;地方政府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地方发展活力以及创新PPP融资模式相关金融产品,提高市场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