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管网抗震韧性定量评估与提升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燃气管网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或功能丧失对城市安全、经济、生产等方面会产生不利影响。而随着抗震韧性概念的发展,燃气管网地震工程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了对抗震性能、恢复重建过程的全面关注。由于我国针对燃气管网抗震韧性定量评估与提升的研究并不多见,相关方法仍需完善,因此本文从网络系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燃气管网抗震、救灾中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与外界约束条件,提出了城市燃气管网抗震韧性定量评估流程以及抗震韧性提升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给出了基于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拟方法的城市燃气管网地震连通易损性评估流程。首先,在某设定震级下,基于地震动预测方程(GMPE)输入燃气管网各位置的地震动强度,同时采用正态分布抽样来模拟随机误差变量的分布以体现地震动的不确定性。然后,利用Monte-Carlo模拟确定燃气系统各单元的失效概率,通过震后管网中未通气的节点数量比例来定义连通性的损失指标。最后计算得到多个设定震级下损失指标的超越概率和地震连通易损性曲线。基于该流程以中国华北某城市燃气管网作为实例进行地震连通易损性分析,同时针对GMPE中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动不确定性在评估城市燃气管网的抗震能力时有削弱作用,不可忽视其对结果的影响。(2)给出了考虑多环节不确定性的城市燃气管网三维度抗震韧性定量评估方法。首先衔接地震连通易损性评估流程,基于Monte-Carlo模拟对燃气管网震后破坏状态进行评估,再通过随机模拟修复资源分配求得燃气管网在每次模拟破坏工况下的实时修复进程,得到技术、组织、社会维度下的性能恢复曲线。重复该步骤N次,计算对应的震后性能、恢复速率、冗余程度和恢复力等指标,从而完成抗震韧性评估。基于该流程以中国华北某城市燃气管网作为实例进行抗震韧性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案例城市燃气管网三维度下的震后残余性能大致服从正态分布,组织维度与社会维度恢复至震前75%、90%、100%性能水平的时间大致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技术维度计算结果不考虑管网连通性,所得到的性能恢复曲线接近线性,可能低估了实际的管网灾害后果;而考虑了管网连通性的组织与社会维度的性能恢复曲线受修复顺序和资源分配影响较大,更能反映出燃气系统功能受损和恢复的实际情况。(3)提出了燃气管网抗震韧性三阶段提升方法。将城市燃气管网的抗震、救灾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不同的计算机优化方法对各阶段的抗震韧性进行提高。第一阶段在有限的政府资金预算下,利用自适应比例与直接比较-遗传算法(FPDC-GA)得到震前最优加固或更换管道的方案,以最大化燃气管网的抗震鲁棒性。第二阶段根据震后中断供气的用户端节点分布情况,采用多标签K近邻算法(ML-KNN)预测震后泄漏管道,计算震后优化的管道试压顺序,以达到高效率排查失效管道从而快速进入修复阶段的目的。第三阶段基于贪心策略提出一种震后管道修复顺序优化方法,以提升燃气管网功能恢复的效率。将这三阶段提升方法应用于中国华北某城市燃气管网抗震韧性提升工作中,研究结果表明:1.FPDC-GA方法将燃气管网的鲁棒性与策略性提高到政府预算限制内的最大水平;2.与随机测压顺序与基于管道经验失效概率测压顺序相比,采用ML-KNN算法可以显著改善排查泄漏管道的准确性;3.采用贪婪算法优化震后管线修复顺序,可使燃气管网性能恢复曲线以高效率的指数型函数恢复。
其他文献
我国作为基建大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是我国基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在很多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这些交通网络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仅21世纪以来7级及以上的地震就发生过多起,包括汶川8.0级地震、玉树7.1级地震、雅安7.0级地震、九寨沟7.0级地震以及青海玛多7.4级地震等。这些地震对交通系统基
本文基于实际地震动数据利用参数性预测模型和非参数性预测模型回归不同区域地震的地震动预测模型,利用机器学习中的主成分分析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提取地震动母波,通过对地震动母波进行线性组合,匹配目标场地的预测反应谱,合成目标场地的地震动时程。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川滇地区的实际地震动数据,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建立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反应谱(Sa)与震级、场地及距离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个符合当地地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为了缓解土地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地铁车站结构作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发生严重的地震破坏,不仅修复困难,而且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车站结构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的损伤进行模拟,研究其易损性,以期为未来地下结构震前的震害预测以及震后损失评估提供依据。本文以典型两
为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世界各国陆续开展了海底观测网建设工作。中国自“十一五”开始,也启动海底观测网建设方面的研究。借助国家项目的支持以及国产海底地震仪的发展,我国的东海、南海等海底观测台、观测网也相继建立。2018年,在漳州浯屿岛建成了浯屿岛线缆式海底地震观测台站。台站运行期间,记录到了大量的数据,为研究海洋地震以及海底观测网的建设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利用浯屿岛台站记录的数据,通过仪器互相关的方法
混合试验将结构划分为试验子结构与数值子结构,行为复杂的关键部分在实验室中进行大比例尺试验,其余部分作为数值子结构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因此结合了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的优点,可以反映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数值子结构的精度是影响混合试验结果可信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升数值子结构的精度,可充分利用试验测量数据更新数值子结构中具有相似边界、材料和行为的部分,从而使数值子结构和试验子结构的力学行
场地地震反应是工程场地抗震经济性和抗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目前对于场地地震反应的研究主要依靠数值模拟的方法,但研究表明,现有的数值模拟方法还不能准确模拟场地地震反应,特别是对软土场地的模拟存在较大误差。所以采用新方法新手段研究场地地震反应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可以突破传统数值模拟方法的局限性,提高地震反应分析准确性,为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结构抗震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Ki K-net台网数据库和
震级估算是地震预警中的重要工作,地震影响范围判断、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等都依赖于震级快速估算的结果,震级也是地震预警系统对外发布预警信息的重要参数之一。地震预警由于时效性的要求,确定地震震级不能等待整个地震结束之后才开始,需利用P波初期信息立即开始震级预测,并随着数据的增加实时更新震级预测值,以获得更加准确合理的结果,传统方法由于只采用单一地震波初期特征参数建立线性统计关系预测最终震级,离散性大,特别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拟建成约15000个地震预警台站,其中有众多台站缺少完整场地信息。经济、高效地评估地震预警台站的场地类别和动力特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场地校正,有助于提高预警时间精度,保证震级估算的准确性,为震后灾害分布及救援方向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钻孔波速数据的场地类别划分方法需使用大量人力物力,而地脉动单点谱比法简单、经济、便捷且可以有效反映场地动力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场地分
据统计,在一些现代大型建筑内,功能性非结构部件的造价平均可高达建筑总造价的70%~80%。在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建筑非结构部件及其系统破坏造成的损失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虽然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明确提出了关于非结构部件的抗震设计要求,但其中基于楼面加速度反应谱概念的楼层放大系数等参数的合理性仍值得商榷,尤其对于我国近年来大量兴建的钢结构建筑是否适用更值得
“强柱弱梁”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根据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当结构梁端在柱端之前屈服并产生塑性铰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会保持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然而,以往的地震破坏实际经验表明,根据现行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机理很少出现设计人员所期望的强柱弱梁破坏模式。结构多为柱截面较梁截面先出现塑性铰,从而形成柱铰机制,导致结构倒塌。为研究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