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西域在汉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域的形象也在汉民族的文学中长久不衰,了解和认识不同时期的西域形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消除历史上的文化误读,实现文化良性交往至关重要。本论文试图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考察先秦文学中有关西域的描写,探讨西域在先秦文学中的总体形象,并分析这一形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为先秦文学中的西域形象研究综述,共分三节。首先,作者梳理了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作者对形象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这为西域形象研究提供了形象学学科依据。其次,作者介绍了西域及先秦文学的基本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同时指出研究先秦文学中西域形象的主要意义所在。最后,作者通过对比以往有关西域研究的方法,论述了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西域形象的主要方法,具体体现为:文本内部研究,文本外部研究,以及将内外研究结合起来的总体分析。第二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共分三节,具体分析先秦文学中所描写的西域形象。作者根据形象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首先从先秦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有关西域方物的词汇,如“昆仑”、“西王母”、“昆山之玉”,来考察西域形象。其次从文本所描写的等级关系来看西域形象,主要选取人物等级关系探讨西域形象,其中以“西王母”为例。最后从先秦西游故事情节看西域形象,具体分析了“后羿射日”、“老子出关”、“穆天子西游”、“屈原神游西天”几个故事的情节,从中发现西游已成为先秦时期文学中描写有关西域故事情节的主要模式。由以上描写西域的词汇、等级关系以及故事情节可见,西域在先秦文学中整体上被塑造成神话乐园,“乐园”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形象。第三章共分三节,主要探讨西域神话乐园形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并论述这一形象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本论文以《山海经》为例,具体分析其中的西域乐园形象,通过对比《圣经》中的伊甸园和《山海经》中的西域神话乐园,总结出西域乐园的一般特征,并结合其它文化圈有关乐园的描述,对西域乐园形象做一跨文化的探讨。其次,本文论述了西域乐园形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乐园形象的产生和早期先民的精神情感需求密切相关,西域神话乐园的形成既与西域独特地形地貌、地理环境以及西域的物产——昆山之玉有关,也与华夏民族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它是西域和华夏汉民族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域形象一旦形成,就会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章最后简要论述先秦时期的西域形象对古代及当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