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对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的研究多基于后循环脑梗塞或更多关注其影像学表现,而对其他临床表现形式及危险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结果又不尽相同,且据我们所知内蒙古地区尚无VBD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就诊于我院影像科符合VBD诊断标准的患者,对其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形式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临床表现形式将研究对象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进一步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差异性比较,得到VBD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旨在提高对VBD的认识,为二级预防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与对象:回顾性收集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影像科行头颅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头颈部CT血管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头颈部CTA)和/或头核磁共振成像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ging,MR)诊断为VBD的患者,筛选出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统计其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根据临床表现进一步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组标准如下:(1)症状组(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脑干压迫型、颅神经压迫型、脑积水型);(2)无症状组(除症状组包含的临床表现)。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吸烟、饮酒史和冠心病等)、临床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颅内出血;中脑、桥脑、延髓受压;三叉神经、面神经受压型;脑积水等)、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颈部CTA、头部MR)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其引起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1.症状组患者收缩压显著高于无症状组(Wilcoxon W=594,P=0.000);症状组的舒张压显著高于无症状组(Wilcoxon W=657.5,P=0.000);2.症状组患者主诉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15例,33.3%);无症状组主要表现为头晕(22例,57.9%);3.症状组临床分布为缺血性脑卒中24例、出血性脑卒中3例、颅神经受压3例、合并脑干压迫5例、合并脑积水1例,故得出症状组患者临床分布以缺血性卒中为主,其中急性脑梗死最常见;4.症状组的基底动脉直径大于无症状组(Wilcoxon W=779.0,P=0.044);症状组的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分级高于无症状组(X~2=8.825,P=0.032)。结论:1.两组患者的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故血压值增高是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2.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直径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基底动脉直径的增加是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3.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分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分级高是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