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海拉尔盆地油气地质资源储量丰富,由于地质特征复杂,油田勘探开发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小层层序划分认识不统一,沉积体系认识不确定,砂体沉积演化规律不明了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盆地内典型区块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储层沉积特征进行解剖,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等资料,开展层序划分对比、沉积体系确定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预测研究区剩余潜力分布。根据海拉尔盆地实际地质情况,将沉积学、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拉尔盆地油气地质资源储量丰富,由于地质特征复杂,油田勘探开发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小层层序划分认识不统一,沉积体系认识不确定,砂体沉积演化规律不明了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盆地内典型区块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储层沉积特征进行解剖,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等资料,开展层序划分对比、沉积体系确定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预测研究区剩余潜力分布。根据海拉尔盆地实际地质情况,将沉积学、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方法有机结合,开展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海拉尔盆地的复杂断块储层精细对比技术。运用此技术对全区目的层进行重新厘定划分及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建立。将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以储层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遵循“从大到小、先后控制”的原则,以区域古构造和古地理研究为背景,以构造演化及层序充填模式为依据,进一步分析沉积体系与沉积相构成。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反射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确定其为以扇三角洲为主的近源、快速沉积体系。在沉积微相研究中,打破了传统思路,将优势砂岩密度与砂岩厚度分布相结合,更加合理地把沉积参数和沉积微相关联起来,重新刻画了贝301区块沉积微相;建设性提出零值井点结合临近点共同预测砂岩厚度法,解决了复杂断块油田砂体变化快、砂岩预测不准的难题,明确了砂体分布规律及沉积相演化规律,并建立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贝301区块南二段属于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溢岸砂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和浊积砂。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从近源到远源,数量由少变多、形态由简单变复杂,入湖边缘多出现河口坝。本文阐述了研究区储层岩性、物性和敏感性特征,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从成因上探讨了油层的层间非均质性的发育规律。结合沉积相带分布、储层对比及生产油水动态综合分析,揭示了油水分布规律,认为南二段Ⅰ油组与Ⅱ油组总体上在东南部、西南部及中部存在5个主要有利区带,较高产能的油井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相带中。II油组储层物性较好,构造上受断层遮挡,剩余油比较富集。
其他文献
在充分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及各种分析资料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构造特征和断裂形成演化历史,划分断裂系统,在油藏类型及油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最终对目标断层圈闭进行评价优选。南堡凹陷在剖面上由基底构造层、断陷盆地构造层及坳陷盆地构造层3个构造层次构成;断裂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沙二+三段时期、沙一段~东营组时期、馆陶组~第四系时期3个构造
南贝尔凹陷是我国海外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凹陷,其内断裂发育,且与油气关系密切,能否正确认识其断裂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对于认识其内油气分布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利用南贝尔凹陷地质、地震、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典型油气藏解剖和断裂系统与油气藏之间分布关系分析的方法,对其断裂系统及其演化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油水分布规律和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及模式进行了全面、系
管道的无损检测技术对保障工业生产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广泛采用的管道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检测、涡流检测和漏磁检测等几种。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管道漏磁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壁缺陷上,而对管道漏磁检测过程中其它部件如管道修复补板、法兰、支管和焊缝等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少。由于这些管道部件的结构特点,在管道被磁化后也会产生漏磁场,如处理不慎将这些部件产生的漏磁场与缺陷漏磁场相混淆,则会造成
随着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我国管道工业得到迅猛发展。管道在运行过程中通常受到来自内外环境的联合影响,由于外部环境、输送介质、管内积液、压力波动等原因,极易发生管壁腐蚀而直接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了解管道的腐蚀状况,有目的地对管道进行维修,减少事故发生,延长管道的服役时间,就成了企业和检测人员关心的主要问题。目前管道的检测分为内检测和外检测两种方法,由于石油化工工业很多管道具有小直径
油气初加工处理过程采用集散控制系统,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受实际生产过程的限制,无法在装置上进行人员培训与技能考核,目前仍采用以笔试进行理论考核、口试进行技能评定的形式,不能真正体现其技术水平。本文主要针对油田天然气初加工装置监控点数多、过程控制复杂、操作人员难于掌握等特点,以装置运行过程中的操作参数、控制方案和技术特点为仿真对象建立一套基于微机网络平台的仿真操作系统。通过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中后期,细分开采的力度逐渐加大,对固井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粘砂套管作为提高固井质量的有效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油层固井施工中,相对于粘砂套管工艺的应用,针对粘砂套管井的固井质量评价仍属空白,依然继续采用光滑套管井的固井评价标准,给固井质量解释带来不可避免误差。本文通过分析测井声波在粘砂套管井中的传播机理,以声波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作为切入点,建立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粘砂套管井固井质量评
海上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于断层型油藏而言,断层岩在较高剩余注水压力(井口注水压力传导至断裂带处发生压力损耗后的剩余压力)的作用下将会发生水压致裂,油气沿破裂面向上逸散至海底导致水压致裂逸油事故。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本论文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和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联合资助下,选取秦皇岛33-1南油田为研究靶区,在文献调研以及油田勘探开发生产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
大庆长垣内部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随着油气田开发技术的不断深入,目前的水驱开发对象已由中高渗透层逐渐转变为薄差储层,这类储层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效益较差,但是已探明的储量中却有剩余的数亿吨储量主要存在于低渗透的薄差储层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杏六区已布四套井网,分别是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井网、二次加密井网和三次加密井网,其中二次和三次加密井网主要针对薄差储层开采,而三次加密井尚未完全投产。经过二次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重要的含气断陷,随着深层火山岩气藏的逐步发现,已经成为大庆油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块。但是因为断陷内构造复杂,构造和断裂对气藏的控制模式还不够清楚,限制了深层天然气的发展。本文主要基于徐家围子连片工区的地震解释资料,同时利用测井、录井和试气等其他资料,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从两个角度系统解析了徐家围子断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