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以《人民文学》和《收获》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国刊《人民文学》开设“非虚构”专栏,刊载了梁鸿、慕容雪村、李娟、贾平凹等作家的非虚构作品,随后启动“人民大地·行动者”写作计划,吁求海内文豪加入到非虚构写作队伍中。《人民文学》此举不仅大大推动了中国的非虚构文学发展,也昭示了非虚构文学正式步入主流文学行列。在《人民文学》的带动下,《收获》也对既有的专栏进行了新的调整。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有着诸多优势与活力。本文主要以《人民文学》和《收获》“非虚构”栏目为依托,借鉴非虚构文学研究的既有成果,试图对新世纪中国的非虚构文学进行整体分析,主要探究其概念内涵、写作现状、作品特征及意义影响。  论文共分为绪论部分和正文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概述新世纪中国的“非虚构”写作现象,再从历史渊源和当代的文化语境两方面探究“非虚构”写作出现的原因,最后简要阐述目前非虚构文学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  正文包含四章内容。第一章尝试厘清“非虚构文学”的内涵和边界。主要从“非虚构”与文学的关系入手对非虚构文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之后在分析非虚构文学的文学质素基础上继续探讨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新闻报道的异同。  第二章是以《人民文学》和《收获》“非虚构”专栏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创作情况及作品特征。《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是中国非虚构文学的最大阵地,代表中国文学领域制高点的《收获》创设“非虚构”栏目也表明非虚构文学是当今中国文坛不可忽视的存在。本章主要对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刊物刊载的非虚构作品(2010年2月——2016年4月)进行分类论述。  第三章结合《人民文学》和《收获》刊登的作品,分析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叙事策略。通过在场写作、跨文体写作、叙事视角和细节呈现四个方面的深入探究,考察中国非虚构文学在叙事上的独特之处。  第四章是对新世纪中国非虚构文学的意义与局限的阐述。中国的非虚构文学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获得了学界和读者的认可,但也存在诸多缺陷。本章从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两方面来分析非虚构文学的影响与价值,同时指出当下非虚构文学的局限和困境所在。  总之,强调“行动”和“在场”的非虚构文学给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写作风气,重建了文学与现实的联系,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可能性”。非虚构文学不是横空出世的,虽然目前的非虚构文学还存在着许多争议和困难, 但只要我们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随着“非虚构”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作品和理论构建体系的逐渐完善,非虚构文学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迎来新的黄金期。
其他文献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著)作为一个短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历经五十余年,仍能被读者、批评家记住、讨论,这足以昭显了它非同寻常之处。不仅说明它已经“存活”了下来,更表明
有“童话诗人”之称的顾城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句闪烁着天才般灵性的光芒,体现了语言自身蓬勃的生机。他终生以诗为生命、以生命为诗,为人们诠释了诗
学位
设计了一个用于火电厂在线性能分析和组态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运行监测、数据追忆、监测报表、运行指导等模块组成.它不仅可实现实时的在线监测,使运行人员及时了解机组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