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假体装置模型建立及视觉信息处理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各种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觉丧失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最为严重的一种残疾。而随着信息科学、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与交叉,视觉假体的研究使由于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和老年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等其它一些眼球、视网膜、视神经和视觉皮层病变与损伤所造成失明的视觉修复成为可能。然而由于人类视觉系统复杂的结构,要在有限密度的微电流刺激器电极阵列下,对失明患者进行视神经的脉冲电流刺激而使之产生相应的光幻视,就产生了客观世界的场景图像复杂,与有限的微电极刺激阵列之间的矛盾。此外,由于微电极刺激阵列的工艺限制,现阶段的视觉假体的视野修复范围非常有限,从而要求视觉假体装置具有像人眼那样按照人的意志灵活转动的功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别从最小视觉信息需求入手,开展了视觉假体装置建模与视觉信息的研究,设计了视觉假体装置眼动机构的生物、机械、电子一体化模型,并通过心理物理学实验进行评估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仿人眼视觉系统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视觉假体装置的综合设计,从仿生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简化的视觉假体装置眼动机构,可以根据人的眼球运动而运动。此外,从机器人学的角度出发,对视觉假体装置眼动机构进行运动学数学建模。从而揭示了我们建立的简化的视觉假体装置眼动机构的运动学规律,并研究基于图形特征对准的视觉位置信息获取算法,获取视觉假体视觉位置信息。(2)由于视觉假体微电极受到制造工艺及手术上的限制,所植入视神经的刺激阵列有限,从而需要将微型摄像机拍摄的图像经过最小视觉信息聚类分割后提取边缘轮廓,将尽可能少但足够的视觉信息映射到微电机刺激阵列。因此,我们提出从最小视觉信息入手,研究针对解决上述问题的图像分割算法,获取视觉形状信息。(3)本文针对实际的仿真假体视觉中的像素点表示,提出了基于心理物理学实验评估方法,构建了假体视觉的心理物理学实验平台,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估。基于心理物理学实验不但可以在正常人或者部分视力剩余的人群中开展,研究他们对于视觉假体植入者所感受到的视觉环境适应程度,而且还可以用来描述早期时间假体植入者所感知的现象,更好地真实评估我们提出的视觉信息处理方法的有效性。(4)本文构建了半物理仿真假体视觉信息处理系统,展示了半物理仿真假体视觉信息处理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各个子系统模块的作用及模拟过程。此外,该系统中的仿真光幻视心理物理学实验子系统也同时被用于我们心理物理学实验研究,评估我们所获得的仿真光幻视的视觉信息对人的影响。上述研究工作的开展,将为视觉假体在信息处理与编码理论奠定基础,并为基于生物、机械、电子一体化的视觉假体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了创新的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在超级润滑性、聚合电解质刷、密闭流体中的相变等实验中,通过振荡流对流体粘弹性的研究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但由于不同研究组的实验条件不同,得出的结论有很大差异。因此,人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以下简称哈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新型血小板活化蛋白血浆内皮生长因子样单链蛋白1相关补体Clr/Cls单肽(SCUBE1)在血浆中的水平变化与其血压的相关性。方
空间概念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概念,英、汉语中都有空间范畴和空间概念系统。英、汉语空间范畴中都有空间方位词语、空间关系词语、空间量度词语和空间位移词语。虽然两种
在文献[1]的基础上,首先研究各挖掘工况下的可行方位域;而后将可行方位域所对应的铲斗转角范围,按照某一原则进行分割;最后应用文献[2]、[3]的有关公式求得各铲斗转角下,运动
目的:观察产程中饮食对足月分娩孕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待产的足月孕妇338例,根据饮食意愿不同分为流质饮食组
城市建设档案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城建档案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信息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变化,城建档案的运用出现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要求,应该将知识管理应用在图书馆管理中,更好的为高校知识传播与创新服务,同时对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
本文分析了江苏棉花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并依此提出了农业高校开展作物栽培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也得到了发展。巨大的网络用户、灵活的技术性能和快速的数据交换等特点,使网络成为一个理想的商用平台,而以这个平台为基础的一种新的
随着受教育对象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已不足以适应新形势需求。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理解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因材施教,是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