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法则已逐渐渗透到科技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战略需要,一部分原国立科研组织已改制为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真正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余下的虽仍为“事业单位”性质,但同样存在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竞争压力。并且这种压力已从组织领导传递到所属职工,尤其是科研人员。在竞争的环境中,科研型企业与生产服务型企业一样,将面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局面。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兼并联合的兴衰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竞争中,企业的内因成为企业在竞争中是否占优势的重要因素。学术界也开始高度关注并热衷于研究如何发现、创造、培养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以来,学术界掀起了企业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研究的热潮。同时,核心能力的刚性问题也在企业核心能力的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并受到关注。在我国,虽然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对科研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问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核心能力管理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试图找出造成核心能力应用中的刚性问题的根源。从克服能力刚性的角度,揭示了核心能力管理中的失衡问题,界定了矛盾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解决核心能力平衡问题的几个途径,并对每一种方法做了简单的实施评价,认为由Teece最新提出的整合动态核心能力的模型最具有实践性与适用性。最后以大型科研型企业--华东有色金属地质勘探为例,探究其公司能力管理中的瓶颈,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几条关于如何构建动态能力的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解决科研型企业的能力瓶颈问题,构建科研型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