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腿叔叔》的多模态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始终是人们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主要媒介。但二十世纪中期科技发展颠覆了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的唯一和中心。对于语言的研究也从文字形式的单一模式转向文字,图像,音乐等多模式研究。随着文字,图像,音乐在符号系统开始共同发挥作用,语言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多模式的时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视觉语法的发展。   视觉语法是由Kress和Van Leeuwen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其理论源丁M.A.K.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视觉语法范畴中,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人际功能,概念功能,语篇功能)被用于分析多模态的符号系统。   自出现之日起,小说的传统模式就是语言构建情景。然而在20世纪初一位美国女作家简·韦伯斯特打破常规。在其著名的小说《长腿叔叔》中,简借助主人公的笔在文字间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简笔画。图文并茂的《长腿叔叔》利用多模态组合为第一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也为第二作者(读者)提供了更高的解读平台。   本文以简·韦伯斯特的《长腿叔叔》为例,利用多模态理论分析隐藏在一幅幅图片背后的深层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较之单一文本多模态组合的文本中,人物性格塑造更加丰富,作者意图表达更加到位,且更加吸引读者注意力。她通过文字和图像的多模态组合,利用两者的互动作用成功地实现了人物形象的多维塑造和故事情景的完美构建。同时,论文对多模态理论的实践,也有力地证明了多模态理论在语言和图像共同互动,实现同一意义和话语中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在语言结构中,词汇是基本的材料,也是语言中比较活跃的成分,在外语学习中很难掌握。其中,词汇搭配的学习是最难的一部分。因此,外语学习者往往在选词和词的搭配方面出现错误。许多
学位
20世纪70年代,系统概念的提出加速了翻译研究。翻译研究者的兴趣更多转向在社会文化语境下描述翻译,进而在译入语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来分析文本策略,分析译文的产生与接受。文学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分析三首中国古典诗歌及其英译文:《枫桥夜泊》,《滕王阁诗》和《静夜思》。通过对这几首诗及其译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古典诗歌英译
学位
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所创作的作品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随着欧美学术界身体研究的蓬勃兴起,人们开始从身体的角度来重新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