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俯冲动力学模拟及特征分析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深入研究板块俯冲对重大地震事件、火山活动等区域性地质现象的深远影响,板块俯冲的动力学过程模拟已经发展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运用二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板块俯冲动力学与地幔对流的耦合作用,模拟不同俯冲模型的板块俯冲动力学过程,分析板块俯冲动力学演化的影响因素,探讨关键参数对于与板块俯冲相关的弧后变形及中深源地震等地质现象的影响,提炼西太平洋俯冲板块的俯冲动力学特征,解释西太平洋主要俯冲板块的俯冲形态及有关的地质现象。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概括如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全地幔对流模式和双层地幔对流模式下日本海沟俯冲板块热结构、浮力及P波速度异常分布,基于亚稳态橄榄石相变模型推测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范围。结果表明,双层地幔对流模式下模拟的P波速度异常分布与层析成像结果更为相符,也与深源地震的分布有较好的相关性。俯冲板块所受负浮力在400 km深度附近达到最大值,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使负浮力逐渐减小,甚至在板块内部产生正浮力,不利于俯冲板块穿透660 km间断面。运用Underworld 1.7数值模拟软件,探讨了全动力学俯冲模型和运动学-动力学俯冲模型的板块热结构与黏度演化、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应力分布与地幔对流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在上下地幔密度差异的作用下,全动力学模型的板块俯冲表现为非稳定的俯冲过程,与新生代板块运动观测结果较为相符。上覆板块的应力状态在弧前和弧后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主要与上覆板块与俯冲板块的相互作用及上覆板块底部地幔流动有关。在板块的俯冲作用下,地幔中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地幔对流模式,其变化对于板块俯冲形态及浅部的应力状态都有较大的影响。基于全动力学俯冲模型,讨论了不同参数对板块俯冲动力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上下地幔密度差异或黏度差异较大时,在海沟后撤的作用下,板块能够形成平卧于660 km间断面之上的俯冲形态,但板块在黏度差异作用下俯冲过程趋于稳定。板块在俯冲至上下地幔交界面之前的俯冲倾角与板块强度及上覆板块的年龄有关。当板块俯冲至下地幔后,板块的俯冲倾角主要取决于海沟后撤的速度。俯冲板块的板块年龄对俯冲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上覆板块弧前区域均为挤压应力状态,而弧后区域的应力呈现出持续的拉伸应力作用或出现由拉伸应力向挤压应力的转变,与上覆板块年龄、海沟的运动模式及上覆板块底部的地幔流向有关。分析总结了板块俯冲的动力学特征,结合西太平洋俯冲板块的具体情况,针对西太平洋上较为典型的俯冲板块,对其俯冲形态、弧后变形及中深源地震成因给出了一定的解释。结果表明,700℃等温线深度与板块俯冲速率(或汇聚速率)呈现出一种对数增加的变化关系,俯冲板块上的深源地震可能是由于板块内部温度过低而发生橄榄石的亚稳态相变引起的。板块在抗弯作用下的应力状态与俯冲板块上所观测到的大多数双地震带分布范围及其震源机制有较好的一致性,因而能够较为合理的解释发生在俯冲板块上的中源地震,特别是双地震带的形成机制。西太平洋俯冲板块上不同的俯冲形态与海沟的后撤和推进作用有关。该区域弧后变形的间歇性变化是海沟运动、上覆板块年龄及大范围的地质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四大高发区之一,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然而,白龙江流域基于比较和组合不同统计模型的滑坡敏感性评价研究存在很
超声检查是产科检查的首选方法,通过超声检查可在孕期及早发现胎儿肢体畸形,对优生优育具有积极作用.二维超声对于医院就诊孕妇较多时进行初筛方法简便易行,而实时动态四维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根据沈阳地铁一号线的现场监测数据,研究沈阳地区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的规律。建立盾构施工流固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地表纵向沉降,横向沉降以及孔隙水压力等做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