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阶级阶层结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社会的重要方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对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和谐社会构建根本上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就是要实现社会各阶级阶层关系的和谐。通过对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分析,找出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寻求解决的手段和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题中之义。 第一章廓清阶级阶层的概念和两者的关系;梳理了中外学者关于阶级阶层分析的理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在借鉴中外阶级阶层分析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阶级阶层分析的基本方法,界定了本文所使用的广义资源概念;规定了本文的阶级和阶层含义。以和谐社会构建为价值视角,以社会成员资源(广义)的占有和获得为依据,将我国社会成员分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产业者阶层、资源流转者阶层、学术阶层、闲逸者阶层、新社会阶层和弱势群体阶层。 第二章本章对我国社会七大社会阶层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确定了各个社会阶层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地分析了各阶层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在分析产业者阶层时,将“农民”和“农民工”规定为产业者阶层。这为消除社会对其的角色歧视提供了思想观念和文化上的支持;在资源流转者阶层中,将其分为物质资源流转者和精神文化资源流转者两个群体,避免社会生活中,将精神文化资源流转者的社会责任与学术阶层的社会责任完全混同,使他们各司其职,以免学术的泛化;在对新社会阶层的分析中,将这一阶层规定为资本所有者阶层,同时又将这一阶层分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和文化资本所有者两大群体;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的分析中,从“四位一体”的角度,将我国的弱势群体阶层分为四种弱势群体,而不是学术界流行的弱势群体仅仅是经济弱势群体。 第三章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有着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根据。本章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变化引起社会阶级阶层变化的理论,指出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的形成是社会结构变化的直接产物,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及其社会流动对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形成的的不同作用。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是社会整体结构变化的结果,社会的经济机构变化是其变化和形成的物质原因,是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的基础;政治结构变化是其变化和形成的制度性因素;文化结构变化是其变化和形成的观念性因素,是社会阶级阶层变迁的精神动力;社会流动是阶级阶层结构变化和形成的加速器,正是靠着社会流动加宽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频率,实现和加速了各社会阶层的融合。 第四章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说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和谐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内在联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本章中还提出了为实现和谐社会及和谐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应当处理好的两个问题,即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在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一问题中,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两类矛盾的表现和形成原因,着重分析了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关于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中,指出了公平和效率的多样性和多维性,以及两者关系的复杂性,阐明了两者具有互相建构,互相解构,各自分构,三种关系。紧接着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客观实际,根据其他学者对我国合理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分析,提出了本文所认为的合理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及其应当具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