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温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优势及可能疗效机制。方法:将入选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每周治疗6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8周即2个疗程,观察两组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的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及血清PINP、β-CTX数值变化,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临床的不良反应,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最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1.血清PINP及β-CTX数值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清PINP数值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血清PINP数值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血清PINP数值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个疗程与治疗后1个疗程比较,两组血清PINP数值较治疗1个疗程后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清β-CTX数值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血清β-CTX数值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血清β-CTX数值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2个疗程与治疗后1个疗程比较,两组血清β-CTX数值较治疗1个疗程后有极显著差异(P<0.01)。2.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别进行NIHSS评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2个疗程与治疗后1个疗程比较,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1个疗程后有极显著差异(P<0.01)。3.改良Barther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改良Barther量表评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改良Barther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改良Barther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2个疗程与治疗后1个疗程比较,两组改良Barther量表评分较治疗1个疗程后有极显著差异(P<0.01)。4.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别进行VAS评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2个疗程与治疗后1个疗程比较,两组VAS评分较治疗1个疗程后有极显著差异(P<0.01)。5.总疗效比较通过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治疗后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1)。治疗1个疗程与治疗2个疗程比较,对照组组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组间P<0.05,说明治疗2个疗程后比治疗1个疗程疗效持久稳定。结论:1.温针灸+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均可提高患者血清PINP水平、降低患者β-CTX水平,且温针灸+西药组对提高血清PINP水平、降低β-CTX水平优于单纯西药组。2.温针灸+西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温针灸+西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PINP,β-CTX的动态平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