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借助meta分析系统评价归脾汤加减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2.收集归脾汤加减治疗小儿气不摄血证ITP病例进行临床疗效研究。3.借助网络药理学探索归脾汤治疗ITP的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计算机检索 CNKI、VIP、Wanfang Date、CBM、PubMed、Medline、Embs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限设置为从建库至2021年6月。收集口服归脾汤加减治疗ITP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选取两名评价员提取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质量进行评估,最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行meta分析。2.收集60例符合儿童ITP的西医诊断标准,且满足中医气不摄血证的诊断标准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2个月为1疗程,观察5个疗程。对患儿的中医证候进行评分,并记录每个月的血小板指数及治疗前后的出血分数,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利用TCSMP平台获得归脾汤加减中的部分药物有效化学成分及靶点,检索CNKI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化源网、本草组鉴数据库查找剩余药物的化学成分,限定ADME值筛选其有效化学成分,并利用TCSMP或Drugbank数据库找到其作用靶点,将归脾汤的有效化学成分及靶点进行汇总。利用4个疾病基因数据库GeneCards、OMIM、Drugbankh、TTD获取ITP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R语言的VennDiagram和clusterProfiler包将药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即归脾汤作用于ITP的潜在靶点;基于Cytoscape 3.8.2,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图;借助String平台建立蛋白相互作网络;并对交集靶点基因及其产物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1.归脾汤加减治疗ITP的meta分析共纳入9个研究,755例患者。对照组(n=377)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n=378)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归脾汤治疗。meta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RR=1.46,(95%CI:1.27~1.68),P<0.00001];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8,(95%CI:1.20~1.37),P<0.00001]。结果显示口服归脾汤加减治疗气不摄血型的ITP不仅可取得较单纯西药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但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加以证实。2.归脾汤加减治疗60例气不摄血证ITP患儿10个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31.67%,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0%,且有35.83%的患儿血小板稳定在安全水平,治疗后ITP患儿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出血积分及血小板指数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归脾汤加减在改善ITP症状和提高及稳定血小板指数方面具有显著疗效。3.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槲皮素、山柰酚、甘草查耳酮甲可能是归脾汤的核心化合物。关键作用靶点为 RELA、MAPK1、IL2、MAPK3、MAPK14、IL6、AKT1、JUN、STAT3。关键通路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乙型肝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等通路。表明归脾汤可能通过多种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靶点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来抑制病毒、调控免疫、改善炎症反应从而治疗ITP。结论:1.归脾汤加减治疗小儿气不摄血型ITP具有显著疗效,服药10个月后可明显提高及稳定血小板指数,并且改善ITP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中医症候。在治疗期内,个别患儿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均可耐受,调整用药后,均未再出现副作用,初步提示其治疗小儿IT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口服归脾汤治疗气不摄血型ITP不仅较单纯西药疗效好,且副作用小。归脾汤可能通过多种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靶点进而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来抑制病毒、调控免疫、改善炎症反应治疗IT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