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提拉法工艺生长了大尺寸,高质量的掺铈钒酸钇Ce:YVO4晶体,其中Ce3+铈离子的掺杂浓度为1.0at.%。掺铈钒酸钇晶体的尺寸为φ10×20mm2。钒酸钇晶体的颜色为淡黄色,而掺铈钒酸钇晶体的颜色为黑红色。对加工好的掺铈钒酸钇晶片进行了光谱性质测量,并从理论上解释了其光谱产生的机制。从1.0at.% Ce:YVO4掺铈钒酸钇晶体吸收光谱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较宽的吸收带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和三个吸收峰,这三个吸收峰的中心波长分别在473nm,557nm和584nm。而且其更强的吸收在紫外光区,这也表明了此浓度的掺杂可能稍大。从发射光谱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从400-600nm区域内有一个较强的发射带,在这个发射带上有两个并不尖锐的发射峰,其中心波长分别在424nm和469nm处,在图中,两个发射峰424nm和469nm的能级间距为2263 cm-1,这与铈离子在气态时2F5/2和2F7/2的能级间隔理论值2250cm-1吻合的很好。在文中还画出了可以简要的解释跃迁机理的示意图,并从理论上解释了其吸收、发射跃迁(5d-4f)的机理。从激发光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较强的激发吸收带位于篮紫光区和紫外光区,前面的激发带(包括中心波长为341nm和403nm)对应于从基态到2D3/2态的激发,后面的激发带(包括中心波长为208nm和232nm)对应与从基态到2D5/2态的激发,为了能够引起铈离子从5d-4f的跃迁,我们可以利用这两个激发吸收带。在图中所示的波长区域从400nm到600nm范围的黄-绿-兰光发射带可以被蓝光激发引起。而蓝光二极管有可能作为一种激发光源用来激发该晶体,从而使其发出黄-绿-兰光。由此可见,掺铈钒酸钇晶体有可能成为一种用来产生复合白光或者是其他的发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