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凋落物是森林土壤有机碳输入和养分归还的最主要的来源。凋落物输入在森林生态系统碳(C)循环和氮(N)、磷(P)等养分循环中的作用一直是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背景下凋落物量增加或减少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剖面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杉木人工林为对象,于2013年布设凋落物去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二“人工林类型与结构对物质循环过程的影响”第四专题“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对马尾松和杉木林物质循环过程的影响”(2016YFD06002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农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动态与微生物参与机制”(31930070),课题一“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库形成及稳定性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凋落物是森林土壤有机碳输入和养分归还的最主要的来源。凋落物输入在森林生态系统碳(C)循环和氮(N)、磷(P)等养分循环中的作用一直是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背景下凋落物量增加或减少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剖面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杉木人工林为对象,于2013年布设凋落物去除(LR)、凋落物添加(LA)和对照(CK)三种处理4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试验连续处理6年后,2019年沿土壤剖面采集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共4层土壤,测定其理化性质、有机碳组分、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阐明凋落物添加和去除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剖面碳储量及关键生态过程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为杉木林凋落物管理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LA显著提高0-10 cm层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组分、水解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主要类群丰度。LR显著提高0-20 cm层土壤p H和有效磷(Olsen-P),却显著降低有效氮。LA显著增加10-20 cm层全氮、全磷、铵态氮(NH4+-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葡萄糖苷酶(BG)、半纤维素酶(CB)、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活性(除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原生动物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生物量。LR显著降低有机碳活性碳组分、CB、NAG、AP活性。LA使20-40cm土层的有效氮养分、可溶性碳(DOC)、CB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均显著提高,LR也显著提高总微生物量、真菌、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G+)生物量,降低了AP活性。在40-60 cm土层中,LA显著增加NH4+-N、DOC和CB活性;LR只降低了CB和NAG酶活性,LA和LR均不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2)各凋落物处理下的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组分、5种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生物量及其多样性均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表层显著高于深层(20-60 cm)。在各个土层下AP活性显著高于C、N水解酶活性。ln(BG+CB):ln(NAG+LAP):ln(AP)比值在整个土层的范围为1:0.40-0.90:1.82-2.54。羧酸类、氨基酸类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利用碳源,胺类和酚酸类利用最少。此外,真菌/细菌、G+/G-和环境压力(cy17:0/16:1ω7)均随着土壤剖面的深度而增加。(3)随着土层的加深,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也随之削弱。在表层中,全磷、NH4+-N和酸水解有机碳组分是影响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子。全量养分在20-40cm和p H、活性碳和惰性碳(RP-C)在40-60 cm土层是对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的主要因子。N/P和SWC各在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子。综上,凋落物去除分别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组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产生中性、消极和积极的影响,而凋落物添加往往对这些特性产生积极影响,且这些特性对凋落物添加的响应比凋落物去除更敏感。几乎所有的养分、有机碳组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生物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凋落物处理下的不同土层间差异不一致。可见,凋落物通过影响土壤剖面非生物特性、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从而在维持杉木人工林土壤长期肥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进步,传感器的需求也在逐年提升。为了应对复杂环境中的传感,需要研发低成本、易于制备,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近年来基于氢气的清洁能源得到重视和发展,因此氢气传感器需求广泛。由于传感器由敏感材料及其信号调制电路组成。因此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氢气传感器的研究,第二部分为传感器电路的设计。虽然钯-基氢气传感器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金属钯吸收氢气引起的体积膨胀导致钯颗粒的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红外探测技术形成的空中和地面的全方位、全天候侦察对战场上的军事目标造成巨大的威胁,红外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迫在眉睫,尤其是自适应红外隐身技术。目前,以电致变发射率材料为核心的自适应红外隐身系统在昼夜温差大的场所无法满足应用要求,相比而言,以电致变温材料为核心单元的自适应红外隐身系统则具有明显优势。本文采用电制冷变温系统为核心的自适应红外隐身技术提供一种新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与养老事业日益融合。老龄化是全球共同的话题,在老年人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已经转变的情况下,独居老人和进入养老院的老人数量日益增加,为了让身体衰弱的老人在室内发生不可预知的意外状况后,能够被及时发现,如何合理地为老年人提供监护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挑战。监护护理人员的缺少,监护模式不合理,监护系统功能不够全面,这些都已不能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当养老监护服
相对于传统电学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具有微型化、高灵敏度、抗电磁干扰、抗腐蚀、结构紧凑等诸多优点。目前,基于通信光纤的近红外光纤传感器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以及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而中红外光纤传感器的发展则要落后于近红外光纤传感器的发展,其主要是受限于中红外激光源的研制。近些年,随着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商业化,中红外光纤传感器在生物化学分子的检测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硫系玻璃光纤作为唯一可覆盖中
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是海水养殖动物的主要致病菌,由该菌引起的刺参“腐皮综合症”具有传染面积大和死亡率高等特点。Ⅲ型分泌系统(T3SS)分泌病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这些毒力因子通过T3SS的针状复合物直接输送至宿主细胞内,进而干扰细胞功能和裂解细胞导致宿主发病。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灿烂弧菌分泌系统及其效应因子功能的研究。本研究针对灿烂弧菌T3SS的ATPase及其效应因子
CD3分子是T细胞膜上的重要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和T细胞受体(TCR)构成CD3-TCR复合体,其对免疫信号传导及抗原识别有十分重要的作用。CD3ε是CD3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CD3ε与抗体的结合会对T细胞产生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因此成为优质的抗体药物靶标。CD3ε的抗体可作为Ⅰ型糖尿病、器官移植排斥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此外,CD3ε双特异性
语音是人与人交流的最重要方式,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语音分离指将目标语音从背景噪声中分离出来,对提高语音质量和感知清晰度具有重要意义,可广泛的应用于移动语音通信,自动语音识别以及助听器设计等领域。近些年,将语音分离看作是监督性学习问题,使用监督模型学习从带噪语音到目标语音的映射,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基于监督学习算法,提出使用深层神经网络作为监督学习模型实现从带
目前广昌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白莲生产种植基地,白莲作为广昌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广昌县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白莲种植区的植保工作相对薄弱,导致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白莲主要害虫斜纹夜蛾和莲缢管蚜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广昌白莲虫害问题,开展白莲害虫调查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白莲的主要害虫斜纹夜蛾和莲缢管蚜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在2018-2020年以广昌县白莲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及实验,研
中红外超连续谱(SC)光源因其在红外光学相干层析(OCT),计量学和光谱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石英光纤由于材料的本征吸收限制,无法产生2.4μm以上的中红外SC,因此需寻求合适的玻璃材料作为中红外非线性光纤基质。中红外光纤材料基质的研究主要以碲酸盐玻璃、氟化物玻璃和硫系玻璃为主。其中,硫系玻璃具有极高的非线性折射率,是理论上唯一覆盖近、中、远红外波段的玻璃材料。Se基硫系玻璃是硫系玻璃
磷和硅的移动性和有效性及其交互作用受土壤pH影响很大。尽管施用硅肥可以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但硅的移动性和有效性对土壤磷富集的响应尚不清楚。红壤水稻土是我国典型的农业耕作土壤,分布广泛,农业利用强度较大且历史悠久,一些地区的土壤磷富集问题比较突出。本文拟通过吸附试验研究土壤酸化和磷添加水平对硅吸附特性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酸化和磷添加水平对土壤硅形态、水稻产量和吸硅量的影响;结合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