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表现,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企业创新最大的问题是创新效率还不够高。所以,如何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是国内外学者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随着美国SOX法案的出台以及我国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的配套指引,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的研究日趋活跃,尤其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的出台,使得内部控制这一重要的内部机制成为学者们研究创新效率问题所关注的热点。那么,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其影响路径是如何的,这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本文利用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内部控制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而规范的理论分析,并采用统计和计量方法进行了较为严谨的实证检验,同时由于我国法治建设程度不一,各地政府干预程度各不相同,金融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也有差异,所以通过拓展性研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一步的考察制度环境所发挥的调节作用。为研究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创新概念、内部控制经济后果和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三个角度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通过文献述评,发现既有研究还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在:现有学者关于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保持着不同的看法;结合我国制度背景,检验内部控制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调节作用的文献并不多,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其次,本文通过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和内部控制四目标两个方面构建了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效率关系的理论框架,同时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分析出内部控制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三条具体机理路径,即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内、外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再次,本文利用2012-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结合SPSS和STATA计量软件进行回归检验,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地,相较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强。最后,从法制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知识产权保护四个维度来检验制度环境在内部控制影响企业创新效率中的调节作用。通过拓展性研究,本文发现法制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在内部控制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在内部控制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目前虽然有部分学者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来研究其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在企业创新中的角色作用存在着意见分歧,因此,本文讨论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补充完善了内部控制经济后果、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以及内部控制与创新效率两者之间影响机理的研究。第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产权性质、法制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因素在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效率关系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与分析,细化内部控制、企业创新研究。同时,也为提高我国企业创新效率、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