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高寒区燕麦种子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麦作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最重要栽培草种,由于栽培措施落后和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优良品种种子高产潜力受限。施肥和种植密度是影响燕麦种子产量的关键措施,而有关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影响燕麦种子产量的相关机理尚不明晰。基于此,本研究以青海省主推燕麦品种青燕1号为材料,于2016至2017年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湟中县设置5个氮肥水平、3个密度水平,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从叶片生理、光合特性、农艺性状、抗倒伏和土壤养分组成及微生物群落等方面解析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燕麦种子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高寒地区燕麦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氮量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燕麦种子和秸秆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随播种密度增加,种子产量先增后降,而秸秆产量持续增加。90 kg·hm-2施氮量和180 kg·hm-2播种密度处理下种子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2016年和2017年年种子产量分别为4002.0 kg·hm-2和3653.9 kg·hm-2,净收益分别为8191.6元·hm-2和7275.6元·hm-2。(2)施氮量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燕麦农艺性状和穗部激素含量。燕麦单株穗长、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每穗种子重和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但随播种密度的增加不断降低。90 kg·hm-2施氮量处理下燕麦单株穗长、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每穗种子重和千粒重较180 kg·hm-2施氮量处理下分别增加了29.58%、63.09%、145.12%、47.59%和20.78%。燕麦穗部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随施氮量和播种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90 kg·hm-2施氮量和180 kg·hm-2播种密度处理组合较0 kg·hm-2施氮量和60 kg·hm-2播种密度组合穗部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95.14%和174.03%。(3)施氮量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燕麦叶片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随播种密度增加,开花期燕麦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丙二醛和脱落酸含量增加,300 kg·hm-2播种密度处理较60 kg·hm-2播种密度处理的燕麦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丙二醛和脱落酸含量分别增加了35.92%、9.69%和21.50%;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赤霉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12.20%、17.80%、19.97、25.82%和12.87%。播种密度增加会导致燕麦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变薄,主维管束面积和叶绿体数量下降等显微结构变化。但施用适量氮肥可以缓解这一现象,90 kg·hm-2施氮量效果最佳。(4)施氮量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燕麦旗叶光合作用、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随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增加,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叶面积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播种密度增加先增后降。90 kg·hm-2施氮量和180kg·hm-2播种密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最高,较0 kg·hm-2施氮量和180 kg·hm-2播种密度处理提高45.77%。施氮量、播种密度及燕麦种子产量与燕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及叶面积指数间显著相关。(5)施氮量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燕麦形态特征和倒伏性状。燕麦株高、穗部特征、茎部特征及根部特征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但随播种密度的增加不断降低;135 kg·hm-2施氮量和60 kg·hm-2播种密度处理下株高、穗长、穗位高、重心高度、茎直径、秆壁厚、节间长、茎粗系数、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达到最大值。茎部力学特征随施氮量和播种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180 kg·hm-2播种密度下倒伏指数最低,第二、第三茎节倒伏指数分别为23.85%和21.53%。倒伏指数与株高、穗长、穗位高、重心高度、茎直径、秆壁厚、节间长、茎秆弯曲力矩、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间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426~0.756之间,而与穗高系数、茎秆穿刺强度、茎秆折断力、茎秆弯曲性能和茎秆折断弯矩间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582~-0.744之间。(6)施氮量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燕麦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随施氮量增加,硝态氮、铵态氮、总氮和有机碳含量先增后降,而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135 kg·hm-2施氮量和60 kg·hm-2播种密度组合下土壤肥力最佳,硝态氮、铵态氮、总氮和有机碳含量较0 kg·hm-2施氮量和60 kg·hm-2播种密度组合下分别增加237.83%、226.36%、40.35%和58.83%。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是燕麦田土壤的优势菌门。180 kg·hm-2施氮量和180 kg·hm-2播种密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OTU数、香农指数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最高。综上,施氮量90 kg·hm-2和播种密度180 kg·hm-2是促进燕麦叶片发育、拓展根系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利用和构建稳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最佳组合,这一组合主要通过加强燕麦叶片光合能力、快速补给土壤营养和根际功能微生物群落优化等途径创建燕麦生长最佳空间格局,实现燕麦最佳生长资源获取能力,从而达到最高种子产量。
其他文献
以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为基础聚合物,加入填料、偶联剂、催化剂、增塑剂和阻燃剂制备了阻燃MS密封胶。研究了单一阻燃剂的用量和种类,以及阻燃剂复配比例对MS密封胶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氢氧化铝[Al(OH)3]的阻燃效果优于三氧化二锑(Sb2O3)和聚磷酸铵(APP);当改性Al(OH)3用量50份以上时,MS密封胶的阻燃性能可达FV-0级;随着Al(OH)3用量增加,MS密封胶的断
期刊
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I.M.)为喀斯特特有植物,其叶形、叶色,特别是嫩叶与成熟叶片颜色差异大,是很好的药用和观赏兼用型植物资源。构建观叶型地枫皮优良种质评价体系,选育出一批性状优良、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良单株,为地枫皮的良种选育和园林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优质种源。采用试验地现场调查测量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植物生长量、叶片生长量、叶片观赏性3个方面,选择
期刊
经前烦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经前期综合征的一种亚型,该病症在育龄女性中具有高患病率,病症包含乳房胀痛、头痛等身体症状以及严重的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症。目前PMDD已危及全球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在第五版国际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
期刊
<正>有人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很好当,上课就是跑跑步、跳跳远……这样的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和体育教师的素养对小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主要从体育的概念、新时代体育教育谈起,讨论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代体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面临的挑战,并对新时代体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策略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一、概述体育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门以体力为主要活动的课程,也不只是为了锻炼、训练或
期刊
<正>2020年7月10日中午12时30分,"新高考"生物考试结束,在山东聊城一中考场外,有媒体记者抓拍到了这样的画面:一名考生从考场飞奔而出,突然向在校门外等候的班主任下跪,表达感恩之情。据悉,这位给老师下跪的学生是聊城三中考生张继腾。张继腾说,他很感谢班主任林静一直以来对他的照顾。"所有的科目都考完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当时就是想表达对林老师的感激之情。因为我是住校生,回家比较少,林老师对我的
期刊
为了探索长期施用无机氮肥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本研究依托始于2003年的无机氮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尿素对小麦产量、氮素吸收转运及重吸收、土壤氮素残留、土壤主要微生物等的影响。该试验在2003和2004年有5个处理,分别为N0(0 kg N hm-2 yr-1)、N52.5(52.5 kg N hm-2 yr-1)、N105(105 kg N hm-2 y
学位
<正>如果说当前食品行业什么词热度最高,那一定非预制菜莫属。三年的新冠疫情,让预制菜恰逢其时地大火,即使是在后疫情时代,预制菜之火依然势头强劲。由于预制菜发展具有科学、经济、社会、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及学科建设等多元化意义,因此,预制菜作为一种新的餐饮食品类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期刊
少年班是在特殊背景下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而创办并实施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少年班不仅开创了中国超常教育的先河,尝试完善和衔接了超常教育各个阶段。其科学选材的实践探索堪为中国当代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的先锋。在少年班发展历程中的特色班级软件班、数理班的创办则率先探索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由F.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土传疾病─香蕉枯萎病,已经成为香蕉生产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之前人们认为,在侵染香蕉过程中,Foc可以分泌两种毒素─镰刀菌酸和白僵菌素以贡献给它的致病力,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在侵染过程中Foc分泌的白僵菌素的量很少,能否帮助侵染,尚有争议。此外,在香蕉枯萎病致病机理的研究中,亦存在导管阻塞说和毒素说的争议。导管阻塞说主张病原菌侵染香蕉后,
学位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对家校共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庭和学校亟需转变育人观念,增强共育意识,更新共育方式,加强各自的教育水平,探寻出一条减量提质增效的合作共育新路子。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两个重要主阵地,共同承担着促进孩子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任务。而家校共育的核心在学生,关键在“共育”,需要家庭与学校互相尊重、平等合作、双向交流,围绕共同的育人目标,整合和优化双方有利的教育资源,达成一致的共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