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无人机和通信卫星为载体的空天网络作为5G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未来网络的服务能力和复杂业务的承载能力。本文着眼于无人机和通信卫星两个非地面网络载体,利用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技术,分别设计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数据管控方案,其中包括无人机计算密集型业务中对地的高效数据卸载、卫星链路下大带宽业务数据的智能缓存和推送等具体内容,从而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无人机和通信卫星为载体的空天网络作为5G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未来网络的服务能力和复杂业务的承载能力。本文着眼于无人机和通信卫星两个非地面网络载体,利用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技术,分别设计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数据管控方案,其中包括无人机计算密集型业务中对地的高效数据卸载、卫星链路下大带宽业务数据的智能缓存和推送等具体内容,从而解决当前空天网络在复杂业务数据管控方面的高延迟、低可靠、异构网络兼容性差等问题。首先,无人机作为空基网络的载体,承担越来越多样化的计算密集型任务。然而,一方面受限于自身载荷,无人机无法搭载高性能计算设备,因此,本地计算资源并不充足;另一方面,其参与组网的外部环境复杂、续航时间有限等因素对计算数据管控策略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配置MEC功能的地面5G通信网络设计了更加细粒度的无人机对地数据卸载方案,具体包括:计算任务的量化、基于MEC节点稀疏性分布的有效卸载区域选择、基于时分模型的无人机计算任务分片卸载、以降低时延为目标的3D路径规划算法设计。相比于不进行卸载区域选择的基线方案,本文所提方案在数据卸载性能上表现优异。特别的,本文所提算法可以将总任务执行时间降低至少25%。接下来,针对卫星通信网络数据管控,本文充分利用5G、MEC技术以及卫星通信技术,搭建具有异构网络接口、卫星回传、缓存加速、热点推荐等功能的智能5G MEC平台,重点设计了一套缓存推送一体化、网关验证与数据管控解耦的内容加速方案。该方案极大的提高了管控平台的横向扩展性和即时响应能力。经过工程实践测试并对后台网络数据进行监控,本文验证了边缘计算平台对星地网络数据管控的效能提升有重要意义,其中流媒体请求平均响应时延降低了近50%。本文最终通过仿真平台的仿真实验和卫星网络MEC平台的工程测试,证明了借助MEC技术充分整合地面网络的计算资源和空天网络的通信资源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数据服务低延迟响应的需求。
其他文献
对比分析了外磁系和内磁系永磁筒式磁选机的结构、分选原理以及磁场特性,并对比了两种磁选机在铁矿石预选中的试验指标.结果表明,外磁系筒式磁选机具有独特的半闭合内敛式磁系结构,分选磁极面为凹面,分选空间磁力线局部叠加,增加了磁场强度和作用深度,磁场强度随离开磁表面的距离衰减慢;在铁精矿品位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外磁系永磁筒式磁选机选矿回收率、选矿效率、尾矿品位均明显优于内磁系永磁筒式磁选机;梅山铁矿采用外磁系永磁筒式磁选机的磨前预选新流程,其精矿产率、金属回收率、选矿效率分别提高了8.47、12.26和6.46个百
为研究不同裂隙长度、宽度、深度和长宽比(横截面面积相同)条件下冻胀力的大小及其萌生演化规律,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对冻融过程中裂隙冻胀力进行了监测,初步得到了冻胀力与裂隙尺寸的函数关系,进而对冻融前后的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获得了冻融前后试样强度的损失规律.结果表明,非贯通裂隙试样冻胀力演化过程包括孕育阶段、爆发阶段、跌落平衡阶段、融化上升阶段和消散阶段;冻结过程中冻胀力峰值、稳定值和融化过程中冻胀力峰值均与裂隙长度呈二次函数负相关,与裂隙宽度呈二次函数正相关,与裂隙深度呈线性正相关,与裂隙长宽比呈线性负相关;
为了研究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和减振沟、隔振空孔减振效果,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有无减隔振措施的爆破振动进行了多次现场监测,并对实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利用波形分段对应方法建立的优化爆破振速衰减模型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在径向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平均误差分别为17.04%和10.76%;减振沟和隔振空孔具有明显降低爆破地震效应的作用,在近爆源区减振率最大,且减振沟和隔振空孔的减振率随着爆心距增加而快速减小,在现场合理利用减振措施可显著降低爆破地震效应,消耗应力波能量.在已建立衰减模型
对湖南某WO3品位0.43%、CaO含量23.83%的高钙难选白钨矿选矿厂投产后回收率低的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全面掌握了生产状况和影响技术指标的因素.并对该高钙钨矿进行了药剂制度开发,采用新型抑制剂FS和新型捕收剂CY?88#,取得了产率5.27%、S品位21.87%、回收率90.17%的硫产品(银含量244 g/t、回收率69.20%)和产率0.51%、WO3品位65.56%、WO3回收率77.98%的钨精矿.
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对使用数字技术增强博物馆展示功能的需求不断提升,虚拟博物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受限于资金、设备、数据等问题,虚拟博物馆的应用范围和展示能力仍存在局限。面对这一现状,本文以博物馆文物纹饰数据为例,利用知识表达、力导向布局和路径推理技术设计和实现面向博物馆文物纹饰的知识推理与可视化系统,以拓展博物馆文物纹饰相关知识的传播和展示能力。本文首先综述了博物馆可
为保证贵州簸箕田金矿复杂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3种采矿法(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不同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字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场高度3m、宽度6m的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最优,更符合矿山开采安全、稳定、经济要求.研究成果对类似复杂矿山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针对隧道施工期间围岩分级因样本数较少存在分类结果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建立基于K折交叉验证的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依据TSP303系统确定判别指标并建立判别指标体系;根据围岩勘测情况,将围岩分为4个等级,并作为输出变量;选取40组样本数据训练模型、10组样本数据测试模型,结果表明,10组样本中仅1组样品判别错误,准确率达到90%.研究成果为隧道围岩的分级判别提供了新方法.
为解决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收率低的问题,以中厚倾斜矿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矿岩散体中废石的混入特征,提出了改流体放矿技术.设计了6种改流体放矿方案,通过自制室内相似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改流体放矿实验,得到了效果较好的改流体放矿方式.为进一步验证该技术效果,在矿体倾角45°~55°及分段高度10~14 m条件下,与常规截止品位放矿实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流体放矿技术能有效阻止废石流动,矿石回收率提高20%左右.研究成果为中厚倾斜矿体的高效开采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印尼某海砂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SEM?EDS、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预氧化对海砂矿原料特性及其固态还原分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海砂矿结构致密、组元分布相对均匀;预氧化破坏了其致密状态,形成疏松多孔结构,促进了钛磁铁矿和钛铁矿物相向钛赤铁矿和铁板钛矿的转变,同时使V、Ti局部预富集,有助于改善海砂矿还原分离性能.海砂矿经1100℃预氧化90 min后,在C/Fe比0.6、还原温度1350℃、还原时间60 min条件下还原,可获得金属化率93.87%的还原产物,还原产物经磨选分离可获得
以固定碳含量92.49%的石墨浮选精矿为原料,采用改进碱酸法(增加了碱洗工序)纯化制备高纯石墨.分析了Si、Al、Fe等主要杂质元素的存在形态,考察了烧碱用量、焙烧温度/时间、水浸液固比/温度/时间以及酸浸硫酸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提纯效果的影响,研究了Si、Al、Fe等杂质在纯化过程中的行为走向.结果表明,石墨浮选精矿中的杂质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等,采用改进碱酸法可以获得高纯石墨,产品固定碳含量可达到99.95%;采用硫酸浸出可以很好地脱除Si、Al等杂质,而对Fe、Ca等金属离子杂质脱除效果不理想.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