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王焘的《外台秘要》进行文献研究,建立《外台秘要》中风病数据库,归纳总结出唐代及唐代以前医家治疗中风病的证治规律,希望可以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新思路,用于临床实践,以期能为提高中医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作出一点贡献。方法:通过筛选和整理《外台秘要》中有关中风病的条文,建立“《外台秘要》中风病”数据库,共筛选出123条条文,其中包含了唐代及唐以前的著作共19本,将条文按医家分类,依朝代顺序,逐条分析条文,参考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逐一阐述各医家或著作对中风病的认识及证治特色,梳理后得出唐之前中风病的证治特点。在数据库中筛选出治疗中风病的内服方剂,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来挖掘唐以前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一、通过将病名整理,大概有以下几个分类按风邪中脏的不同分为:心中风、肝中风、脾中风、肺中风、肾中风;按中风季节不同分为:春中风、夏中风、秋中风、冬中风;按症状不同分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口(?)、失音不语、不得语、身体手足不遂等;按风邪的不同分为贼风、柔风、大风等;按病名不同分为瘫痪风、风痱、风猥退、风偏枯、风懿等。二、通过对《外台秘要》引用《病源》的文献分析得出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为:1.里虚为首要条件;2.,痹阻脉络是外在条件三、《外台秘要》中风病文献库中共有123条条文,从中筛选出100条内服方剂,包含128种中药。药物频次前十名分别是:桂枝、防风、炙甘草、麻黄、附子、川芎、生姜、人参、石膏、黄芩。四气五味的分析结果提示:四气频次排名前三的是温、微温、平,五味分析结果甘、辛、苦为频次排名前三名。药物归经分析结果显示:肺、脾、胃经是该时代医家最喜用的归经药物。四、各著作或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及证治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①认为气血不足,邪气入里为中风病发病的基本病机;②根据疾病的表现及病情轻重,中风病大致被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中络、中经、中腑、中脏;③根据病机不同,分别创扶正祛邪法的小续命汤、重镇潜阳法的风引汤、平肝熄风法的侯氏黑散、滋阴补肾法的防己地黄汤。2.《小品方》:在学术上推崇张仲景,用仲景的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延续了仲景的扶正祛邪法。3.范汪:①使用含法及敷法等简便的外治法治疗中风病;②与前人比较,丰富了中风病的论述;③治疗中风用了“两法三方”:延续了仲景的“扶正祛邪法”,用了续命汤、及麻黄汤为基础的独活葛根汤治疗中风;选用了温脾逐水法治疗,用百部乌头牛膝白术为散。4.《肘后》:多选用用药简练、药物易得的急救单验方及简要灸法,内服中药选用西洲续命汤,基本延续了内经“内虚邪中”的思想。5.《深师方》:①对中风病的描述及症状归纳更加详细准确;②师法于仲景,灵活变化应用:在仲景续命汤、四逆汤等基础上,变换化裁深师续命汤、深师四逆汤;③不拘泥于外风,首次运用竹沥汤针对痰等病理产物。6.《集验方》:①遵从仲景“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使用续命汤治疗中风;②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加竹沥汤针对中风“风痰热”的病机。7.《古今录验》:①录入续命汤并被收入《金匮要略》中作为治疗中风的附方,说明作者赞同仲景“扶正祛邪”的思想;②独活汤、独活葛根汤、八风九州汤等皆由仲景方演变而成,疾病病机不离风邪中人。8.孙思邈《千金》/《千金翼》:①善用针灸尤其是灸法治疗中风病;②多立单味药为方治疗中风病;③继承《内经》学术思想,学习仲景用药,在仲景续命汤、侯氏黑散等方剂基础上加减发挥;④首次提出“中风内伤主热”的学说,用药上善用竹沥、生姜汁、羚羊角清热熄风化痰等;⑤排风汤等方剂体现了孙思邈内外风兼治的治疗特色。9.许仁则:①认为中风病致病与性别、饮食、思虑、过劳等有关;②酒后中风,痰热为标,脾阳虚为本,在急性期先用竹沥、葛根、生姜汁清热涤痰,数日后,改用附子汤阴阳两补,兼清虚热。10.崔氏:除引用了一条外用方之外,余两条均为续命汤的条文,可见对续命汤的重视,体现崔氏的用方用药基本延续了《伤寒论》扶正解表祛邪的思想。11.《延年秘录》:①延续当时治疗中风的主要潮流一“内虚邪中”思想,用小续命汤治疗偏风。②急治疗偏风,表现出神情恍惚,昏沉如醉酒状等症状,用竹沥清热豁痰还可养津液,用羚羊角、石膏等清散热邪;③长期内服药酒。12.《备急》:①用药简便;②收录了仲景的续命汤、千金三黄汤,说明在证治中风病遵从仲景之法。13.张文仲/文仲:①灵活运用续命汤类方;②遵从仲景的“重镇潜阳”治疗中风,在风引汤的基础上加减变幻;③多方中均运用了竹沥汤类方治疗中风痰热证;14.《救急》:《救急》中的一方为小续命汤无杏仁、川芎,基本符合当时中风“内虚邪中”的思想。15.《元侍郎希声集》:记载了治疗瘫痪的神验方,以方推测此方病机为:虚表邪兼有湿邪在内,风化热,法用祛风解表,化湿解痉,其中加了熄风止痉药物。16.《近效》:仅记载了薏苡仁汤,推测作者是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手足瘫废、言语謇涩等病症。17.《广济》:收录的方剂有两类,一是祛外风为主的方剂,二是以竹沥汤为代表清热化痰法的方剂。结论:1.病名种类丰富,从多方面认识中风病:《外台秘要》中关于中风病的病名种类丰富,大多数从疾病症状来分类,体现了唐代以前的医家从多方面认识中风病。2.病因病机:《外台秘要》体现的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为:里虚外感风、寒、湿邪,以致经脉闭塞不同,气血不能濡养导致的中风。3.证治:大概可以分为以下5类:①以“续命汤”为代表方的扶正祛邪法治疗中风;②以“竹沥汤”为代表方的“清热化痰”治疗中风热证;③以风引汤为代表的重镇潜阳之法;④以侯氏黑散为代表的平肝熄风之法;⑤以防己地黄汤为代表的凉血熄风、滋阴补肾法。唐以前的大多医家延续了仲景辨证论治的思路,多数用仲景方上化裁而成,而且在唐代以后众多医家在“滋阴”、“平肝”、“潜阳”等熄风法的用药用法中可以在古方中找到渊源。4.用药提示唐以前治疗中风病使用最多的方剂为续命汤。性味分析提示了中风病阳气不足、湿邪存内的病机,该时期医家多从脾胃、肺三经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