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回报与工资结构进行分析,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分析经济转型时期工资结构自身发生了怎样的变动,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劳动人口分组,讨论组内不平等、组间不平等以及残差不平等的变动情况;其次,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技能回报的变动情况,特别讨论技能回报所受到的来自制度变革的影响;最后,本文将技能回报、经济转型和工资结构的变动(不平等的上升)统一在一个模型框架下,用先进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工资不平等的增长进行因素分解,从而紧扣论文主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渐进式改革历程,随后综述技能回报和工资不平等这两个研究主题下已有的研究,介绍和比较了与本文工作密切相关的模型与计量分析方法,详细描述了UHS数据集,报告了主要变量的基本统计信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渐进式改革,城镇工资结构在1988年到2003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动,工资分布变得越来越分散,工资不平等增加迅速,最主要的变动发生在1992-1994年间。第四章详细讨论了工资分布总体不平等和残差不平等的变动情况,分析工资不平等在各个人群组组间和组内是如何变动的。为了考察技能回报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所发生的变动,本文将OLS方法与Heckman两步法相结合估计不同设定形式的明瑟方程,依次讨论了各年教育回报和工作经验回报的估计值及在此期间的变动趋势。第五章的分析表明在整个90年代中国城镇的教育回报率得到了急剧和显著的提高,年平均教育回报率从1988年的4.0%上升到2003年的11.5%;而工作经验回报率则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下降,从1988年的2.3%减少到2003年的1.3%。中国经济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制度改革过程,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改革重点和难点。第六章依照中国城市经济改革的进程选择关键的3年,分别研究1988-1995和1995-2001这两个历史阶段,对工资水平的增长和工资不平等程度的增长进行影响因素分解,发现在这三年中,教育始终是推动当年工资差距增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而得出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决定机制逐渐生产率导向,中国城镇经济改革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加强,这也表明城镇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持续和深入正在渐渐成为工资不平等上升的主导力量。第七章借助分位回归来探讨1988-2003年间中国城镇技能回报及其分布特征,分别研究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回报率和工作经验回报率的分布及变动,为1988—2003年间工资决定机制的演变展示了更多画面,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为了全面理解工资不平等的结构变动,本章中将这一问题置于更宽广的分析框架下,从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入手,在分位回归的基础上,用最新的Quantile-JMP分解技术来研究工资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结构变动确实对工资不平等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作用在工资分布的低端,表现为降低工资不平等的均等化力量,并且,主要是在减弱同时期但与之力量相反的增加不平等的价格(技能回报)效应。无论在工资分布的高端还是低端,降低不平等的结构效应都无法超过增加不平等的价格(技能回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