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EV/FCoV感染性克隆构建及其刺突蛋白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o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病毒是基因组最大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冠状病毒与人类、动物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自然界中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动物深受其害。随着人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人们对冠状病毒的认识也越来越多,但是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冠状病毒纤突(Spike,S)蛋白可识别并感染宿主细胞,同时也是宿主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靶标。然而,S蛋白对冠状病毒毒力的影响尚不清晰,除S蛋白以外其他基因是否影响病毒毒力也急需验证。冠状病毒反向遗传学系统是研究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此方法可操纵冠状病毒基因组水平的RNA,进而快速开展抗病毒药物筛选、毒力基因鉴定、致病机制等相关研究。本课题以α冠状病毒中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和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为研究对象,通过冠状病毒反向遗传学及动物实验等,初步探索了α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具体内容如下:1.TGEV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TGEV S基因N端对病毒毒力的影响研究。我们首先以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为载体,将TGEV全长基因组cDNA(ORF3区域插入EGFP基因,以便后期观察)及转录调控元件等构建到BAC载体,成功构建出了TGEV感染性克隆p BAC-TGEV-GFP(对应重组病毒TGEV-GFP)。为了研究TGEV S基因N端的结构域(N terminal domain,NTD)对病毒毒力的影响,我们比对了猪呼吸道冠状病毒与TGEV的S基因,发现二者主要差别在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S基因比TGEV S基因N端少了224个氨基酸;因此,我们构建了TGEV S基因N端缺失224个氨基酸的感染性克隆p BAC-TGEV-GFP-△S_NTD(对应重组病毒TGEV-GFP-△S_NTD)。将重组病毒TGEV-GFP及TGEV-GFP-△S_NTD感染新生仔猪,发现S基因N端缺失的TGEV-GFP-△S_NTD也能使小猪致死;以上实验结果说明TGEV S基因N端不是TGEV毒力的决定性因素。2.野生型及细胞适应型FCoV毒株全长cDNA的构建及其病毒拯救。我们首先收集自然感染且确诊为传染性腹膜炎猫的病料,提取病料中病毒的RNA,测定病毒基因组序列,最终获得了一株野生型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FIPV,毒株命名为QS)全基因组序列;与此同时,我们也测定了细胞适应型传代的FCoV 79-1146毒株(毒株命名为79-1146_CA)全基因组序列。以BAC为载体,我们分别构建了QS及79-1146_CA毒株的全长cDNA克隆(分别对应质粒p BAC-QS和p BAC-79-1146_CA)。将全长cDNA克隆转染CRFK细胞进行病毒拯救,发现仅p BAC-79-1146_CA能拯救出感染性的重组病毒(重组病毒命名为r79-1146_CA)。为进一步拯救QS毒株,我们将79-1146_CA的S基因胞外域替换至p BAC-QS(该突变体命名为p BAC-QS-79),将p BAC-QS-79转染CRFK细胞,发现该S基因嵌合重组病毒rQS-79(对应质粒p BAC-QS-79)能在细胞上很好的增殖。3.FCoV口服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及FCoV S基因对病毒毒力的影响研究。将r79-1146_CA及rQS-79进行口服感染动物实验,研究发现rQS-79能有效感染且保持强致病性,可使患病猫出现典型的FIP症状,并100%致死;而r79-1146_CA仅造成个别猫轻微的发热,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该研究首次获得了100%感染致死的猫冠状病毒,也说明FCoV II型S基因并不决定病毒毒力。4.FCoV强、弱毒株口服感染动物模型的应用。我们进一步将rQS-79毒株感染r79-1146_CA免疫过的猫,发现虽然高滴度中和抗体能使猫FIP症状缓解、生存周期延长,但并不能产生免疫保护。然而,我们将候选药物GS-441524用于治疗rQS-79感染的猫后,发现患病猫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该研究说明,目前II型FIPV中和抗体对猫传染性腹膜炎的保护效果并不明显,FIPV的治疗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总之,本课题以α冠状病毒中的典型代表TGEV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向遗传学及动物实验,说明了S基因N端缺失并不能使病毒完全致弱。同时,以FCoV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向遗传学及重组病毒(r79-1146_CA、rQS-79)口服感染动物实验,发现FCoV的S基因并不决定病毒毒力,且首次获得了FCoV强、弱毒株感染性克隆。TGEV、FCoV感染性克隆及动物感染模型的构建,为冠状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筛选、疫苗研发、致病机制的研究等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平台。
其他文献
农作物秸秆(土豆、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多年生植物(苋菜、芒草)和林木(杨树、桉树)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不仅可以转化为生物燃料,亦可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植物细胞壁是木质纤维素的主要成分,由不同类型的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木质素和结构蛋白组成。然而,植物细胞壁的天然抗降解性,决定了木质纤维素酶解产糖产醇成本高、效率低、难于产业化生产。因此,木质纤维素高效转化需要三个主要步骤和条件:
肿瘤是威胁宠物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病因之一,而宠物自发肿瘤与人类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相对保守,所以参照人类肿瘤的研究方法,开发宠物肿瘤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以PD-1/PD-L1阻断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但也存在患者响应率低的应用局限。这可能与肿瘤所处的免疫抑制微环境有关。所以靶向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简称TME),可能是突破
学位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us nervous necrosis,VNN)是由神经坏死病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世界水产养殖业的传染性疾病,可导致120多种鱼类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病毒的分离鉴定、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逃逸宿主Ⅰ型干扰素(IFN-Ⅰ)反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后续建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快速
由于国内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诸多环境问题也慢慢显露出来,对经济的长久性发展与大众生活环境的优化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就环境工程项目中大气污染的特点、环境项目工程中的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现存的不足、环境项目工程中大气环境污染的防治举措进行了探讨。
病原微生物入侵子宫组织的成败受到子宫内膜完整性的直接影响。以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为首的病原微生物入侵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造成的炎性损伤是引起奶牛不孕的重要原因。奶牛子宫内膜炎性损伤(Endometrial Inflammatory Injury,EII)的修复及其重建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预。IFN-τ作为反刍动物特有的I型干扰素的一种,具有调节并维持子宫内免疫微环境稳态的功能。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已经
生物炭主要是由农业废弃物在低温厌氧的条件下热解生成的物质。生物炭在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土壤养分环境、改善微生物生长环境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更深入了解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环境、微生物群落以及土壤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基于五种酸碱性不同的土壤探讨了不同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进而设置了以黄棕壤为供试土壤、以柑橘为供试作物的长期(4年)盆栽试验,探讨了生物炭对酸性土壤钾素有效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害种类繁多和爆发频繁是阻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帚枝霉菌(Sarocladium oryzae)侵染引起的叶鞘腐败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其典型症状是深褐色的病斑出现在孕穗期的剑叶鞘上并将稻穗半包裹在叶鞘内,通过农药防治的难度较大。钾是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重要的抗逆性元素。已有研究表明,施钾可以显著降低叶鞘
色泽作为柑橘果实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直接决定柑橘果实的经济效益。类胡萝卜素、花青素以及原花青素作为柑橘的主要呈色色素,其生物合成与积累是柑橘育种的重点关注性状。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作为类胡萝卜素氧化裂解衍生物,与柑橘果实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有着紧密联系。此外,ABA在调控柑橘果实成熟衰老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关于柑橘色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和转录调控方面,而对于
棉花既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由于棉花生育期较长,从播种到收获期间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会受到多种虫害的影响,因此虫害已经成为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棉花作为世界上四大转基因作物之一,Bt棉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鳞翅目害虫带来的影响,但导致刺吸式等非Bt基因靶标害虫危害的日益加重逐步成为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迫使杀虫剂大量喷施,造成多种害虫对农药的抗性随之进化,这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