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生存状况及相关炎性因子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此方法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有无保护作用,并通过迷走神经离断及应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等方法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取50只雄性SD大鼠(200~240g),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①假休克组:除不抽血外,所有操作与休克组相同。②休克组:采用股动脉间断抽血法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③非经非穴组:制备休克模型后电针刺激非经非穴。④足三里组:复制休克模型后电针双侧足三里。⑤迷走神经切断组(迷切组):复制休克模型后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⑥迷切后电针足三里组(迷切+电针组):复制模型并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干,再行足三里电刺激。⑦M受体拮抗组(M阻断组):复制模型后静脉注射M型胆碱能受体特异性拮抗剂阿托品,再行足三里电刺激。⑧N受体拮抗组(N阻断组):复制模型后静脉注射N型胆碱能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六烃季胺,再电针双侧足三里。⑨N受体α-7亚单位拮抗组(α-BGT组):复制模型后静脉注射N型胆碱能受体α-7亚单位拮抗剂α-银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α-BGT),再电针双侧足三里。⑩胆碱脂抑制组(THA组):复制模型后直接静脉注射胆碱脂酶抑制剂四氢氨基丫啶(tetrahydroaminoacridine,THA,他克林),模拟迷走神经兴奋的效应。于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制成功即刻,以脉冲电流(频率3Hz)连续刺激双侧穴位30min,刺激强度以大鼠下肢微颤为宜(约2~4V)。各组动物均行颈总动脉置管以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并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用增强免疫化学发光法(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含量。另取40只大鼠专门用作生存状况观察,平均分为4组(同以上前4组的处理);各生存状况观察组不作任何干预,仅记录生存时间,观察时间为180min,并计算不同时间点的存活率。 结果 与假休克组相比,休克组MAP持续较低,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各时间点的存活率均显著降低,血浆TNF-α、IL-10和肝组织NF-κB含量都显著升高(均为P<0.01)。与休克组相比,非经非穴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均为P>0.05);而足三里组在电针刺激以后MAP显著升高,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相应时间点的存活率明显提高,血浆TNF-α和肝脏NF-κB含量也显著降低(均为P<0.01)。电针足三里前将迷走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