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取有中重度脑动脉狭窄的CYP2C19中间代谢型脑梗死患者,比较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降低卒中复发率及改善3个月预后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连续收治发病7天内的脑梗死病人,完善颅脑MRA+MRI、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彩超检查、CYP2C19基因检测。选取其中有中重度症状性脑血管狭窄及~*2或~*3基因杂合型的病人共149例。将其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阿司匹林100mg/d+氢氯吡格雷75mg/d)×21d和氯吡格雷双倍剂量组(阿司匹林100mg/d+氢氯吡格雷150mg/d)×21d;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出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通过电话随访及查询再次入院记录等方法,观察患者在用药后1个月、3个月的mRS评分;并记录有无血管事件发生,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新发脑梗死、脑梗死加重,心绞痛、心肌梗死;记录有无皮肤粘膜瘀斑、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及死亡等事件的发生。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卒中复发率及1个月、3个月预后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共入选患者149例,其中氯吡格雷标准组76例,双倍剂量组73例。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冠心病史)、个人史(吸烟、饮酒)、入院时监测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尿酸)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新发脑梗死、脑梗死加重,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比较。标准组患者发生血管事件者7人,其中死亡2人(再发脑梗死);双倍剂量组发生血管事件者1人(再发脑梗死)。加量组有减少3个月内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的趋势,但两组变量经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月随访发生血管事件P=0.985,3月随访发生血管事件P=0.063)。3.两组患者在治疗1月和3月后随访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4.考虑与血管事件相关的常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NIHSS)后,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氯吡格雷加量与血管事件的减少相关(P=0.046)。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月、3月,氯吡格雷双倍剂量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粘膜下瘀斑,无其他出血事件发生。结论:1.对于CYP2C19中间代谢型中重度脑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100mg/d+氢氯吡格雷150mg/d)×21d有减少3月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的趋势,但与标准剂量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差异。2.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与卒中神经功能恢复不相关。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发生较严重出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