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95低屈服点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0496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屈曲约束支撑采用Q235B钢作为其芯板,却对Q195钢研究较少,Q195钢相比Q235B钢具有屈服点低、延伸率高等特点;相比起传统以钢管混凝土作为约束的屈曲约束支撑,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加工过程简便、加工速度快,而且质量容易控制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Q195钢为芯材的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采用试验加载和有限元的方法对该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进行了滞回耗能分析;总结了该屈曲约束支撑的初步设计方法;对屈曲约束支撑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6个Q195低屈服点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芯材和在其他参数控制下的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的抗震性能,分析了该屈曲约束支撑的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支撑的滞回曲线饱满稳定,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较好;其拉压不均匀系数满足要求;恢复力模型可采用双线性模型;芯材中心的螺栓孔对累积塑性变形能力影响较大,为了减小螺栓孔对屈曲约束支撑性能的影响,建议取消中心螺栓孔,采用其他方式对芯材进行限位和固定。(2)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金属双线性随动硬化模型,对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通过改变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的间厚比、宽厚比、材性以及长细比,研究这些参数对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耗能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芯材间厚比的增加,试件荷载位移曲线震荡加剧;随着芯材宽厚比的增大,试件进入塑性后的荷载位移曲线越平缓;以Q195钢为芯材的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性能比Q235B钢好;随着芯材弱轴方向的长细比增大,试件的刚度在弹性段和塑性段均减小。这些结果为以后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3)对Q195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的基本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讨论了Q195全钢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屈服承载力、极限承载力、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连接段稳定性的计算或验算方法,由屈曲约束支撑的恢复力模型确定了屈曲约束支撑的等效刚度,推导了屈曲约束支撑在框架中的屈服位移等参数,给出了一个屈曲约束支撑在一品框架中的设计算例。(4)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原结构和两种不同布置方式的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以及Push-Over推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增大明显;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于原结构,地震输入的能量几乎全被结构自身所耗散掉,对于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屈曲约束支撑消耗了很大一部分的地震输入能量;单斜向布置的抗侧刚度更大,但延性也随之降低;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出铰数量及塑性铰发展程度远低于普通混凝土框架结构。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校对质量,在常规校对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校对理念和方法。实行互校及单项校对,可以使编辑之间达到相互提醒、相互检查和相互
加热、碱解预处理通过释放污泥细胞物质实现污泥减量,具有技术实现简单,操作方便、相对较成熟等特点,是目前应用研究较为广泛的污泥减量化方法之一。本试验以城市污水厂剩余活性
  依据可获性、科学及合理性等原则选取相关指标,指出选取指标的原因并赋予其相应权重,从而构建国内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针对我国高校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
  加强科技期刊制度建设是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保障,也是规范编辑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构建了科技期刊管理制度体系,并对各项制度应包含的内容要素进行了分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evolutionaryprocess),自然选择究竟在人类基因组留下怎样的痕迹,是我们今天一直想解开的秘密。自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问世以来,人类对自己朦胧的过去一直
近年来,壁厚大于6mm的冷弯型钢结构构件已开始在很多新型轻钢结构体系(如低层、多层住宅等)中使用,但我国现行的规范只对壁厚大于2mm和壁厚小于6mm的冷弯型钢有明确的规定,因
随着钢管混凝土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钢管混凝土结构形式以其特有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以及地下结构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通常是先安装好空钢管
  校对工作对保障和提高出版物质量至关重要,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勤于思考总结,发展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好方法,推动出版事业不断
超长隔震结构是目前隔震工程中常被采用的隔震结构形式。其中大底板多塔楼结构能解决毗邻建筑或需设变形缝的建筑在隔震时需要保证隔震支座无阻碍移动而导致上部结构的变形缝
自1994年以来,与我国持续的对外贸易失衡相伴随的重要现象就是国内财政支出偏向问题一直显著存在。其中,生产性公共品的大量财政支出,形成了对企业的巨额补贴,增加了企业在社会总产出中的分配比例,这又使得企业的储蓄投资倾向进一步强化。而居民相对收入的下降以及政府在社保等非生产性公共品支出上的不足导致其消费能力受限、储蓄率难以降低。全社会由此形成的高额储蓄,在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约束的条件下,难以被完全转化为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因此,国内大量过剩的储蓄只能以商品和服务净出口的形式加以平衡,与此对应的即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