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存通兑业务是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一项小额支付系统业务。该业务推出的初衷在于依托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充分利用全国各金融机构的柜台资源,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减少公众普遍诟病的银行长时间排队问题。该业务对于金融机构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金融服务能力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其对于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客户业务办理成本,提高公众对整个金融行业的信心有莫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该业务依托的现代支付系统具有以往系统无法比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但业务开通至今,一方面受到公众和舆论的极大关注,另一方面实际办理却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银行界认为通存通兑业务遇冷主要是客户参与度过低,而症结在于客户普遍认为业务收费成本远远高于为客户节约的成本。实务界大多把问题和现象归咎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并建议出台强制性价格政策。但监管部门却坚持跨行手续费制定属于市场经济下银行自主经营范围。为此,通存通兑业务开展举步维艰,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那么,造成目前通存通兑业务市场不利状况的根结在哪里呢?能否通过制度改进改变这一状况呢?本文正是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发现,ATM市场的内在机制与通存通兑市场十分相似,因此借鉴了国内外关于ATM市场收费机制的研究成果。ATM跨行取款收费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ATM市场的焦点。ATM网络具有一套复杂的定价体系,并且各国的定价方式和定价结构有所不同。其中关于额外费、跨行费和交换费的研究成果对于本文研究通存通兑业务收费机制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于ATM市场收费机制的研究大多采用环形区位模型,对银行规模(包括ATM机具数量和客户数量)等条件做出相应的假设,研究竞争环境下银行对ATM定价选择及其对消费者剩余、银行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本文创新性地将ATM市场的相关研究模型和研究方法引入通存通兑市场的研究。运用环形区位模型,并对银行规模做出如下假设:(1)两个规模对称银行;(2)一个大银行和两个规模对称的小银行。然后根据不同的假设,按照成本收益的原则分析银行对服务现有客户和吸引潜在客户方面的行为选择和市场均衡。现行基于代理行的收费机制下,当环形城市中有两个规模对称银行,银行在服务现有客户时,最优跨行费率与银行网点数目负相关,与客户交通成本和银行跨行业务成本正相关。而且两家银行的最优跨行费率一致,不受对方策略的影响;假设银行供给服务无差异,在吸引潜在客户时,客户会按照便利程度选择预期成本较低的银行,经推算,客户会选择额外费率较高的银行。银行如果为了吸引潜在客户,会将客户选择本行和他行的成本差距最大化,在这一约束下,银行最优跨行费率与现有客户办理业务时的最优跨行费率条件相悖,终将导致业务市场走向崩溃。当环形城市中有一个大银行和两个规模对称的小银行,银行在服务现有客户时,两个小银行的最优跨行费率决策相同,并且大、小银行的最优跨行费率相互依赖。无论谁先制定政策,大银行的最优跨行费率都要高于小银行,而且它们均高于无规模差异时的水平。假设银行供给服务无差异,在吸引潜在客户时,客户会按照便利程度选择预期成本较低的银行,如果银行都选择业务利润最大化的费率,那么潜在客户选择大银行的预期成本小于小银行,因此大银行可以利用其网点优势和设置更高的费率吸引潜在客户,而小银行只能通过模型外优势(如产品和服务)来吸引客户。当每家银行只能设置统一的费率时,对两家同质的小银行而言,它们有动力联合定价,此时,小银行的费率不仅影响到潜在客户选择大银行的成本,还影响到选择自身的成本。假设大、小银行的定价策略均使客户选择本行和他行的成本差距最大化,大、小银行的最优跨行费率仍是相互依赖的。这种情况下,虽然各银行最优跨行费率较低,但大、小银行都无法实现利润,因此都没有动力推广该业务,从而导致业务市场萎靡。由此可见,对于银行而言,通存通兑业务在服务现有客户和吸引潜在客户两个层面上是相互替代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会导致银行没有动力去推广业务或者由于费率太高造成客户没有参与的动力。这一分析结论与通存通兑业务市场的现状是一致的。这就说明目前问题的出现是当前收费制度下,市场各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结果。但这一结果并不符合监管当局的原有政策目标,因此需要从制度上加以改进。在相同的模型假设下,引入跨行费和交换费,设计出基于开户行的跨行收费机制。当环形城市中有两个规模对称银行,银行在服务现有客户时,最优跨行费率与银行网点数目负相关,与客户交通成本和交换费正相关,与银行业务成本无关,各银行策略均不受他行影响。假设银行供给服务无差异,在吸引潜在客户时,客户会按照便利程度选择预期成本较低的银行,经推证,银行可以控制客户选择自身的预期成本,与他行策略无关。当银行选择费率低于使客户预期成本最大的费率时,银行可以从业务中获取一定利润,因此银行间竞争会使跨行费降低。如果银行均不希望业务亏损,最终的跨行费率将会接近业务边际成本,从而会增加客户的业务参与,促进业务发展。当环形城市中有一个大银行和两个规模对称的小银行,银行在服务现有客户时,仍继续小银行联合定价的假设。因为小银行必须用较高的跨行费抵消更多的交换费支出,所以最优跨行费率高于大银行。当交换费低于跨行费率上限的一半时,业务就能顺利开展,但小银行较高的跨行费率导致市场参与度比同质银行时要低。假设银行供给服务无差异,在吸引潜在客户时,客户会按照便利程度选择预期成本较低的银行,假设大、小银行的定价策略均使客户选择本行和他行的成本差距最大化,那么银行会选择尽可能低的费率作为最优跨行费率。在不希望通存通兑业务出现亏损时,银行都会选择业务的边际成本作为最优跨行费率,从而在银行提供业务的条件下实现市场最大参与度。由此可见,新收费制度下,银行通存通兑业务在服务现有客户和吸引潜在客户两个业务层面上的相互替代关系变为互补关系,银行(特别是拥有众多网点的大银行)有激励推广通存通兑业务,以利于凭借自身网点优势获取收益,而客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业务带来的便利,这一结果符合监管当局原有的政策目标。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并保障其有效运行,同时保护银行自主定价的权利,促进通存通兑业务的顺利开展。第二,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如何有效解决大、小银行利益分配问题应当作为政府设计新收费制度时考虑的重要内容。第三,以跨行费——交换费为基础,基于开户行的新收费制度在理论上保证了通存通兑业务市场的合理运行,这一结论应当引起相关当局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