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技术是国内外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经济适用性好、净化效果稳定等优点受到广大环境工作者的青睐。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去污成分之一。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取了处理效果较好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美人蕉(Canna generalis)、香蒲(Typha latif olia)和漂浮植物凤眼莲(Eichharnia crassipes)、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春、夏、冬三个季节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及其与处理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植物管理系统,为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帮助。通过本文的试验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植物对降低污水中污染物的含量有较好的作用,且这种作用与季节有关。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植物的去除效果较差。2、从人工湿地运行的角度而言,为了保证湿地的运行效果,在选择湿地植物时,应考虑植物生长的季节差异,要选择那些在湿地运行期内能够较好生长的植物。3、植物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可以利用数学手段进行推导。经过对三个季节数据的推导和验证,发现各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对于同一污染物指标的去除规律遵循相同的规律,即:对TN的去除效果按照线性规律变化,对TP的去除效果按三次曲线变化,对CODcr的去除效果按照线性变化。4、人工湿地植物管理系统可以很方便的获知人工湿地植物的基本信息和单位植物的净化能力,并通过打印机等设备输出.该系统的建立,为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了方便,同时对本文中所得到的试验结果也进行了验证。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人工湿地中植物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植物去除污染物的效果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人工湿地中植物的选择、人工湿地运行效果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