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村上春树作品进入中国文学市场,村上作品的译介与研究成为学者们的新课题。其中,译介和研究最多的要数两次引爆村上春树热潮的《挪威的森林》。大陆地区的林少华和台湾地区的赖明珠是华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两位村上译者,他们的翻译风格迥然不同又各具特色。围绕《挪威的森林》林译本和赖译本的优劣问题,学者们进行了热烈的争论。这些争论固然在研究更好的翻译方法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当前国际上的翻译研究方法脱轨。翻译研究已经从文本层面的“对等”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向。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笔者试从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角度,利用翻译操控理论,从社会文化背景等译本生产因素的研究入手,对《挪威的森林》林译本和赖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本文以《挪威的森林》大陆译本即林译本和台湾译本即赖译本的生产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两者的不同来探究造成两译本不同的原因。 论文包括绪论及正文两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论文的研究缘起和研究范围,以及文化学派在本论文中如何应用,同时对前人围绕《挪威的森林》中译本所进行的先行研究做了简单介绍。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对林译本的生产要素进行了研究。包括大陆的文化背景研究、大陆译本整理、翻译起因研究、译者研究以及译本研究共五节内容。第二章与第一章结构相似,包括台湾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台湾译本整理、译者研究和译本研究等四节内容。第三章是两译本的对比研究。前两节分别对林译和赖译两个时期的《挪威的森林》译本进行了对比,找出了前后变化,分析了变化的原因;第三节是两位译者之间译本的对比,找出了两译本的不同,并分析了造成这些不同的是两译本不同的生产因素。 本论文在前人进行的文本研究的基础上,跳出了一直以来围绕文本“对等”进行争论的窠臼,从不同的角度对《挪威的森林》的生产要素进行了研究。从文本周围因素考察了造成两译本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