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溴水源水臭氧化工艺优化及溴酸控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和水质标准的提高,针对常规处理工艺的不足,采用臭氧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工艺组合优化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得到重视。虽然臭氧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并降低氯代消毒副产物形成风险,但对于含有溴离子的水库水臭氧处理过程中臭氧处理方式与臭氧量的选择、有机污染物及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去除效果以及臭氧副产物形成状况及其控制措施等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论文针对含溴水库水,采用预臭氧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为核心技术的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包括混凝、沉淀和砂滤的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通过处理量为200L/小时的动态实验装置的长期运行,研究了预臭氧对后续工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评价了该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消减效果,并初步探讨了臭氧副产物溴酸盐的产生与控制。研究结果表明:   1)预臭氧与传统工艺的组合能强化后续常规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但针对该实验水源水,预臭氧不能促进混沉对浊度的去除,预臭氧投量高于1mg/时会影响浊度去除。综合考虑工艺对浊度以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针对该水源水,预臭氧的投量应控制在0.6~1.0mg/L。   2)针对预臭氧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UV254表征的有机物的强化去除主要是通过臭氧的直接氧化实现,对于CODMn表征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直接氧化、助凝、强化生物作用实现的,而对于TOC表征的有机物,预臭氧并不能直接氧化,只能通过强化混凝沉淀去除以及砂滤的生物作用来完成。   3)综合考虑组合工艺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溴酸生成风险,总臭氧消耗量控制在1.2~1.5mg/L为宜。在总臭氧消耗量1.3mg/L时,采用预臭氧0.5mg/L、后臭氧0.8mg/L的投量分配方式效果略好一些,但总体上预臭氧与后臭氧的臭氧投量分配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不是很显著。   4)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各种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经过处理之后组合工艺各阶段出水分子量分布趋于中间化,造成组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臭氧的投加,活性炭在初期对所有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有着广谱的去除效果,转化为BAC之后对低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基本不变,而对大分子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有所降低。   5)针对该水源水,预臭氧不会造成溴酸超标问题。但预臭氧与后臭氧的联合使用,在臭氧消耗量大于2mg/L时,存在溴酸盐超标风险(>10μg/L)。在长期运行中,后续的BAC在微生物成熟之后,能有效分解所产生的溴酸盐。
其他文献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从理论到实践历经了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当前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取得了应用,但是在我国境内基本未能实现大规模商用,基于对该项技术发展路径的分析和探索,本文分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文献综述、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研究、有机无机杂化传感膜的研制及传感膜在有机磷传感器中的应用。 该文第一章综述了近年来膜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MoS2和MoC在光电和催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新型合成工艺会带来独特的结构和奇特的性能。苯问利用金属钼靶在激光作用下得到了MoS2无机富勒烯结构和MoC纳米颗粒。主要研究成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虽然我国中波广播发射技术和设备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对其自身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基于互联网时代下,为了促使广播发射台数字中波广播发射机
引言rn在20世纪初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矛盾突出:乡村资源被掠夺,自然和人文景观遭破坏,社会经济难以可持续发展.而绿化隔离带(green belts)逐渐成为开展空间增长管理、抵
期刊
本文介绍了加州鲈池塘苗种培育和网箱成鱼健康养殖的试验技术,通过苗种培育、成鱼按期分筛、分级网箱养殖等形成一套完整、稳定的养殖技术模式,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课堂已成为当下教学课堂的“主流”.体育教师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
本文采用传统的铸锭冶金法制备四种不同成分的Al-4Cu(-Sc)合金,借助硬度测试、金相显微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等各种测试分析手段,研
随着当前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小学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比例逐渐提升,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数学知识内容教学.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纳米金属粉末具有一系列新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国防、电子、化工、冶金、航空航天、医学和生物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近年来兴起研究的水溶液体系电解/超声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