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小说的悲剧意蕴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775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锐是中国当代独具风格的优秀小说家之一。由于其自身特殊的经历,形成了他特有的悲剧情结。所以,在他的小说世界中,描写了众多的悲剧形态,有历史造成的悲剧、有性格造成的悲剧,还有难以摆脱的命运悲剧,这使他的小说笼罩着一层浓郁的悲剧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李锐突出了实践主体在命运演变过程中所遭遇的苦难,以及对这种苦难的悲剧性体验,显示了李锐对于人类悲剧性存在的思考和关怀。与此同时,他小说中的悲剧主体在极端困境下,为了寻求出路与拯救,不惜用生命与命运做抗争,呈现出崇高的悲剧力量,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李锐小说的悲剧意蕴进行论述:引论简述李锐的创作情况和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的选题意义。第一部分李锐悲剧情结的形成。对悲剧及其本质做一界定和梳理,然后联系李锐的生平经历,探求其悲剧情结的形成原因。第二部分李锐小说的悲剧形态。主要从三个层面论述:一、历史的悲剧,以马恩悲剧观为基础,论述了启蒙者、革命者与普通人的合理的理想和愿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惨遭毁灭的历史性悲剧。二、命运的悲剧,命运是无法选择的,李锐小说中的人物往往身陷历史困境,虽然百般挣扎,依旧难以摆脱自身的宿命,最终走向悲剧结局。三、性格的悲剧,由于自身性格的软弱性或偏执性,小说中的启蒙者和革命者不仅难以承担时代的重任,而且导致了自身的悲剧。第三部分李锐小说的叙事策略。探讨李锐小说的叙事艺术对悲剧性的强化。主要从三方面来论述。一、叙事话语,主要通过权力话语和民众话语的对峙来呈现两种悲剧情境。二、叙事视角,探讨李锐的多视角叙事带来的个体生命悲剧性体验的丰富表达。三、叙事意象,通过黄土意象、群山意象与黑夜意象,来烘托小说的悲剧氛围,暗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增添作品的悲剧审美。第四部分李锐小说的悲剧精神。悲剧之所以称其为悲剧,在于人物的反抗。面对命运、面对苦难,李锐小说中的男性和女性以他们不同的反抗方式,捍卫着生命的尊严,呈现出人性的光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510例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资料,作为对照组;
目的:构建临床医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测评临床医生的人文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筛选评价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建
国内外实践证明,同伴教育已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同伴教育项目是改变人们行为特别是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方式;同伴教育已成为全世界艾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变性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现实生活中,变性人群体已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我国对变性人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比较薄弱,这无形之中造成了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领域,而且还投射到学术研究的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其中的一个热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目的:了解中山市南朗镇的社区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构成比以及就诊后的转归,比较不同季节与发病率之间的差异性,探讨预防疾病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对2009年1-12月就诊
脑膜瘤是常见的一种颅内肿瘤。脑膜瘤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电离辐射、脑外伤、遗传、激素等原因有关。脑膜瘤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对周边组织的侵袭性使得肿瘤难以切除,且术后易于复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劳动力性别结构会对经济增长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求偶行为理论为基础,在两性劳动力之间存在人力资本差异、劳动竞争仅为男性求偶方式等假设下,
文学和历史在传统上有着相当深远的联系,但随着西方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兴起,文学和历史也出现了新的互动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历史编纂属于“虚构”,而文学创作则不乏“真实
<正>网络文化对网络舆论的影响(一)网络文化使网络舆论内容多元化网络文化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特征,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文化传播机制,其开放性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创造和传播